这次国民党主席改选,最大的赢家已经出来了,哪怕未来两岸统一,这个人也有很大可能会是笑到最后的,甚至说待两岸统一后,在对台湾的治理上,她也有可能会被大陆重用。 在国民党主席那场喧嚣的争夺战中,最耐人寻味的赢家,恰恰是那位从头到尾都置身事外的人——卢秀燕。 自从朱立伦开始考虑退位后,接替他的党主席人选便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新主席不仅要肩负起未来2026年与2028年大选的筹备工作,还意味着必须在党内外取得整合与号召力,因此备受关注。 根据党内民调显示,台中市长卢秀燕的支持率最高,不少人认为她既有能力凝聚党内力量,也能在选战中对抗民进党。 不过,卢秀燕自8月11日从澳洲返台后,多次公开强调自己与台中市民签订了“任期合约”,要专心完成市长职务,不介入党主席选举。 8月24日台中大罢免第二轮失败后,她更提出产业正面临美国关税冲击,需要守住市政岗位,进一步表明不参选的立场。 尽管朱立伦多次劝说,希望她三思而行,说党内外都寄予厚望,但卢秀燕依旧态度坚决不松口。 见此情形,党内其他人抓住机会,8月26日,罗智强宣布参选,他以捍卫军公教警消权益、修正年金改革为号召,并承诺不会角逐2028年所谓“总统”大位,同时表示将在三个月内征召卢秀燕参选。罗智强还批评朱立伦过度消费卢秀燕的声势。 随后,张亚中也宣布参选,强调蓝营必须团结一致。彰化县议长谢典林表态,将保护卢秀燕全力做好市长工作,未来再交棒让她角逐“总统”。 早在4月,卓伯源就已宣布参选,并在9月4日记者会上批评郝龙斌当选不利于蓝白合作,认为现任“立委”顾不上党务。 8月30日,郑丽文在先嗇宫拜访李乾龙后表示,如果卢秀燕坚持不参选,她将全力投入党主席选战。 整个党内氛围因此变得紧张而微妙,各方势力暗中较劲,等待最终局势明朗。 她的耐心与谨慎,让自己巧妙避开了一场党内政治风暴。 当年军系支持率高达48%的郑丽文,在关键时刻未能控制言行,一次在10月4日的政见发表会上称赞日本极右翼政治人物高市早苗,结果一夜之间失去了几乎所有军系大佬的支持,支持率从48%直降至21%。 卢秀燕的沉默和观望,使她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任何冲击。 卢秀燕之所以能在党内权力博弈中保持从容,背后靠的是她在台中市打下的坚实基础。她的政治资本不是靠权谋堆积,而是靠实打实的政绩和民心凝聚而成。她被市民亲切称为“妈妈市长”,因为她真正做了很多符合普通家庭关切的事:恢复三十多万长者的健保补助,推动公共托育和幼儿园数量翻倍,生育津贴从一万元提高到两万元。这些低调务实的政策,直接回应了民生需求。 同时,她还通过经济建设增强硬实力。通过“投资台湾”计划,她吸引了319家企业落户台中,总投资额超过两万亿新台币,连续14个季度商业登记指标领先,城市经济表现显著。 民众的切身感受,也体现在满意度上:她连续八年稳居县市政府施政满意度第一,施政满意度高达67%,居民幸福感高达85%,甚至有38%的民进党支持者也对她给予认可。 2022年选举,她在全市29个行政区赢得近30万票的压倒性胜利,这也成为她最坚固的政治护城河。 在两岸事务上,她同样表现出务实和精明。 2019年,她明确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稳定的基础,访问香港时提出“放下政治拼经济是活路”的理念。 她并不喊空洞口号,而是将理念落实在具体项目上:从接待上海-台中双城论坛先遣团,到推动“台中—厦门一日生活圈”试点,都是为了推动和平交流与务实合作。这种实干作风,使她被视为两岸新格局下可被重用的“治台人才”。 更重要的是,她的政治节奏十分清晰。 市长任期到2026年底结束,这让她可以零包袱地规划未来,为可能的2028年大选积累政治筹码。 与需要带职参选的台北市长蒋万安形成鲜明对比,卢秀燕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将党主席选举的舞台留给他人表演,自己则在幕后稳固阵地、巩固民意、布局未来。她的不参选,并非退缩,而是一种高明的政治布局,为日后争取更高位置悄然积累了最重要的资本。
这次国民党主席改选,最大的赢家已经出来了,哪怕未来两岸统一,这个人也有很大可能会
文史小将
2025-10-15 19:34: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