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

文史小将 2025-10-15 19:34:15

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说尾款结清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在传统的跨国生意里,卖家往往是被动的一方。 货一旦上了船,主动权就没了。 要是碰到黑心买家拖欠货款,甚至直接卷货跑路,那高得吓人的国际官司成本,基本就等于让卖家自认倒霉。 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向是“天下小商品看义乌”的代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在这里讨价还价、寻觅货源。 有一桩让人哭笑不得的生意,在这里悄然传开。 一位印度客商下单订购了2000双运动鞋,按合同支付了30%的定金后,便满心期待货物能如期发出。 没多久,他收到了来自中国义乌供货商的一批货,却让他当场傻眼。 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整整1000只鞋,全是右脚,没有一只左脚。 印度商人连忙联系卖家,对方却淡定地回复:“放心,等尾款结清,左脚鞋立刻发出。” 这场“半成品交易”迅速在商贸圈传开,引发热议。 有人调侃这是“史上最强防骗套餐”,也有人说这是义乌老板在国际贸易中的“反制智慧”。 毕竟,类似“货到不付款”或“拖欠尾款”的现象在中印贸易中并不鲜见,而这位义乌商人算是用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方式,确保自己不会“空手套白狼”。 它让卖家面临的、可能血本无归的无限风险,变成了一种金额有限、完全可以预测的“履约成本”。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上的保险。 卖家主动承担一个已知的、可控的损失风险,也就是第一批货(比如右脚鞋)的成本加运费。 笔钱,就相当于他买保险时付的“保费”。 他用这笔小额的“保费”,换来了更大资产(全部货款)的安全回收。 从法律层面来看,义乌卖家其实并没有完全违约。 他将货物分批发出,本质上仍属于合法行为,买家很难以“不发货”为由提出有效诉讼。 法律在这种灰色地带往往显得无力,而聪明的卖家则利用这一点,建立了一种基于实物的、几乎“物理锁死”的约束机制。 这种约束不依赖法院判决,也不靠合同条款的生效,而是直接作用于买家的心理,想要凑齐完整商品,必须按照卖家的节奏行动。 这招看似极端,但极具策略性。 投机者和试图钻空子的买家,在面对半成品时无法依靠法律、只能依靠妥协,最终被迫回归基本的商业诚信。 这种安排实际上把交易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守信方手里,让卖家在全球化贸易中占据了战略优势,同时降低了潜在风险。 从更广义的商业智慧角度看,这一操作折射出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生存哲学。

0 阅读:1275

评论列表

大凤

大凤

3
2025-10-16 04:57

高 对付不讲信用的骗子 1000只都发多了

猜你喜欢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