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岁丧母,4岁被通缉,8岁被关大狱,10岁沦为乞丐爬行十多公里,四十年后却两次为新中国掀起“核巨浪”!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难,不妨看看这个人的童年:3岁丧母,4岁被全国通缉,8岁蹲进监狱,10岁沦为乞丐爬行求生。 可偏偏就是这个吃尽苦头的人,后来用双手托起了中国的核潜艇和核电站,让西方惊呼“不可思议”。他叫彭士禄,一个名字背后藏着一部民族的坚韧史诗。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海丰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彭湃是“农民运动大王”,母亲蔡素屏是苏维埃妇女主席。 但英雄的后代未必有安稳的童年——3岁那年,母亲被敌人押赴刑场,高呼“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4岁时,父亲彭湃在上海牺牲,临刑前高唱《国际歌》。 孤儿彭士禄成了敌人的“眼中钉”,今天躲柴房,明天睡牛棚,连热饭都吃不上一口。 8岁那年,因叛徒出卖,他被扔进汕头石炮台监狱。牢饭里混着沙子和蛆虫,冬天盖破麻袋,身上长满疥疮。敌人甚至逼他站在监狱门口拍照登报,炫耀“斩草除根”。 10岁出狱时,他已瘦成皮包骨,腿肿得无法行走。为了寻找地下党,他爬了十多公里,手心磨烂,膝盖渗血,身后拖出一道血痕。 有路人想施舍点吃的,他摇摇头:“我要活着,像爸妈一样做点有用的事。” 1940年,周总理终于找到这个烈士遗孤,握着他的手说:“孩子,我们终于找到你了!”那一刻,彭士禄才结束逃亡生涯。 在延安,他像饿汉扑食般读书。别人睡觉,他点煤油灯啃课本;别人嫌数理化难,他偏要钻进去:“国家将来要搞‘大家伙’,没文化不行!” 1951年,他被派往苏联学核动力。有人劝他选个轻松专业,他答得干脆:“国家需要核潜艇,我就学这个!” 1958年,中国决定研制核潜艇。但现实一穷二白:没资料、没模型,连见过核潜艇的人都没有。毛主席掷地有声:“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彭士禄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 在四川深山的“909基地”,他和团队用算盘计算成千上万数据。没有计算机,一支笔、一张纸、一把算盘,常常熬到天亮。 夏天棚屋像蒸笼,冬天墨水结冰,饿了啃窝头,困了趴图纸睡。为验证一个关键数据,他连续三天不合眼,眼睛布满血丝:“早一天搞出来,国家就早一天安全!” 1970年,核潜艇陆上反应堆终于达到满功率。庆功宴上,彭士禄仰头喝下一斤酒,而此前他已五天五夜没合眼。 四年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总设计师在试验中因胃穿孔倒下,手术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医生问他:“值得吗?”他笑:“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核潜艇成功后,彭士禄又转身扎进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年过半百的他研究起经济学,提出“时间就是金钱”,引入招投标制度。 别人夸他功勋卓著,他却说:“我这辈子只干了两件事:造核潜艇,建核电站。国家给我的太多了!” 直到2021年去世,他住的仍是老旧单元房。别人让他换大房子,他摆手:“够用就行。”骨灰依其遗嘱撒向大海,陪伴他挚爱的核潜艇。 彭士禄的一生,像一部民族命运的微缩史:从炼狱童年到国之巨匠,他从未被苦难压垮,反而将苦难熬成了民族的“核动力”。 今天,我们感慨“卡脖子”技术受制于人时,更该想想那群在算盘上敲出大国重器的人——他们的信仰从未过时:国家需要什么,我就付出什么。 参考资料:彭士禄:核动力事业“垦荒牛”——人民网
他3岁丧母,4岁被通缉,8岁被关大狱,10岁沦为乞丐爬行十多公里,四十年后却两次
周律鸣法
2025-10-15 13:51:5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