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很多人都认为香港之所以能回归,是因为租期到了,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英国真这么讲理,当年就不会拿着大炮逼着大清割地赔款了。 要知道香港由三部分组成,只有新界是1898年租借99年,而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却是被逼签署不平等条约“永久割让”的。要是英国真按条约耍赖,完全可能只还新界而赖掉另外两块地。 这就不得不提那段屈辱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落败。此后,英国凭借强势,相继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在不平等条约的桎梏下,香港岛与九龙半岛被生生割离祖国怀抱。 1898年又趁火打劫租借新界99年。这三块地方就像母亲身上被割裂的肉,每寸土地都记录着弱国无外交的悲愤。 当年英国殖民者拿着洋枪大炮谈判,如今却有人幻想他们会乖乖守约?这未免太天真。 转折点发生在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刚打赢马岛战争,带着胜利者姿态来到北京。 她开口就强调三项条约有效,暗示要保持香港繁荣离不开英国管治,甚至暗示收回香港会带来“灾难性影响”。 但邓小平同志毫不退让,直接斩钉截铁表明:“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最精彩的是那句绵里藏针的回应——如果英国不支持香港繁荣,中国将“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这话表面平静,实则暗含决心:要是过渡期出乱子,我们不排除提前武力收回。 铁娘子这次真正碰上了“钢铁公司”,会谈后她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摔的那一跤,仿佛成了历史意味深长的注脚。 谈判拉锯战持续两年22轮,英方不断变换手法。先是妄想“主权换治权”,被拒后又要搞“最大程度自治”,甚至反对中国在香港驻军。 最较劲时,连会谈公报都只剩“双方举行了进一步会谈”干巴巴一句话,形容词全删光了。 但中国始终握着两张王牌:一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升,二是“一国两制”开创性构想。 邓小平同志用“一国两制”智慧破解难题——香港回归后维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下堵住了所有“制度冲突”的借口。这个构想被撒切尔夫人后来叹服为“最富天才的创造”。 1984年协议草签前还有段插曲。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驻地问题僵持不下,英方连屋内商谈都疑心窃听,躲到钓鱼台宾馆大树下开会。 最后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进驻时间可松动,但主权象征必须坚持。正是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最终让联合声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 1997年6月30日午夜,当米字旗缓缓降下,中华民族等待了155年的尊严终于随着五星红旗一同升起。 回头看这段历程,心里真是翻江倒海。香港回归哪里是简单的租约到期?这是中国用实力和智慧赢回的正义。 从1842年屈辱条约到1997年扬眉吐气,中间隔着几代人的奋斗。当年紫石英号在长江横行时,我们只能抗议;而谈判桌上英国外交大臣主动提议交换茅台酒时,背后已是站立起来的中国。 如今香港回归祖国28年,虽然经历过风浪,但“一国两制”始终是指路明灯。中央政府坚守承诺,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坚定不移,香港的繁荣稳定有目共睹。中央政府的政策确保了香港社会的和谐稳定,香港的未来充满希望。 中央政府的领导是香港发展的根本保障,香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这段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国家强大,外交才有底气。若是没有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国力,没有“一国两制”的政治智慧,没有维护主权完整的坚定意志,英国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香港回归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 参考资料:鲜为人知的中英香港回归谈判内幕——光明网
咱们很多人都认为香港之所以能回归,是因为租期到了,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英
周律鸣法
2025-10-15 10:51:15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