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联储官员安娜·鲍尔森一开口就引发了热议,她先说要是通胀真

文史资鉴堂 2025-10-15 12:04:40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联储官员安娜·鲍尔森一开口就引发了热议,她先说要是通胀真的飙起来,美联储肯定得动手管控,毕竟把通胀压回2%的目标线太重要了。   可转头她又明确表态,支持今年之内再降息两次,每次降25个基点。 这话听着就有点拧巴——既要防通胀反弹,又要给市场放水,这看似矛盾的态度根本不是随口说说,背后藏着的是美国通胀压力和国防安全之间的深层拉扯,每一步都透着权衡的无奈。   先说说这通胀的底子。现在美国的通胀压根没彻底稳住,8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了2.9%,这可是今年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距离2%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   按常理说,这时候要是降息,等于给市场撒钱,很可能让刚压下去的通胀又抬头。要知道前几年美联储就吃过这亏,2020年为了救市大放水,直接把2022年的通胀推到了9.1%的历史高点,后来连续11次加息才勉强压下来。   所以鲍尔森提一嘴应对通胀飙升不是空话,这是美联储的底线,要是通胀真反弹,之前的紧缩努力就全白费了。   但为啥还要坚持降息?看看就业数据就懂了,8月美国非农就业只增加了2.2万人,比7月的7.9万掉了一大截,远低于市场预期,劳动力市场降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就业背后连着美国的国防安全盘子——美国的国防预算早就成了经济里的“大块头”,2024财年高达8860亿美元,比后面9个国家的总和还多,而且超过一半的军费都流进了军事承包商的口袋里。   这些军工复合体可不是光花钱就行,它们还得靠稳定的经济和就业撑着。就说美国空军,2025财年光装备采购、技术研发就申请了几百亿美元,要造下一代战斗机、搞反卫星技术,哪一样都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   要是经济冷下来,企业裁员、产业链萎缩,军工订单就算批了也未必能落地。空军部长肯德尔之前就喊过“没时间了”,说预算不够导致F-35战斗机采购都放缓了,机队数量降到几十年最低,怕赶不上所谓的“技术竞争”。   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要是不降息救经济,军工产业的盘子就得晃,国防安全的“钱袋子”自然稳不住。 更绕的是,国防开支本身就是推高通胀的重要因素。   军费一年比一年高,2025年空军和太空军的预算申请就有2175亿美元,其中光现代化改造就得花294亿美元。这些钱砸下去,会直接拉动原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价格上涨,等于一边要靠军费保安全,一边又要防着军费推高通胀。   这种两难让美联储只能走“钢丝”:既不能不降息,不然就业垮了、军工产业链停了,国防安全没保障;又不能把降息说得太满,得留点余地防通胀反弹。   鲍尔森自己也说了,现在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其实很窄,不少企业都搞不清未来的需求在哪。这背后就是军费拉动和民生经济的脱节——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普通行业没跟上,就业自然好不了。   美联储想靠降息激活整体经济,可又怕给通胀火上浇油,所以才说出这种“矛盾话”。   市场其实早就看透了,鲍尔森讲话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接近100%,大家都知道美联储没得选。 而且这事儿还连着美元霸权的盘子。   美国历来靠美元潮汐收割世界,降息会让美元贬值,吸引力下降,最近国际金价连创新高,95%的央行都打算增持黄金,就是明证。   但要是为了保美元强撑高利率,国内经济扛不住,军工产业掉链子,国防安全的底气就没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美联储只能先顾国内的“安全基本盘”,哪怕冒着通胀反弹的风险也要降息。   就是这么个理儿:鲍尔森的话看着矛盾,实则是把美国的深层困境摆了出来——国防安全要靠砸钱维持,砸钱又推高通胀,经济不行了还得降息救市,降息又怕通胀失控。   这层层纠葛绕在一起,让美联储只能用这种“矛盾表态”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市场都盯着10月底的美联储例会,毕竟按点阵图的预期,年底利率要降到3.6%,剩下的两次降息迟早要落地。   至于通胀会不会反弹,只能赌军工拉动的通胀能被经济复苏消化掉,这种刀尖上跳舞的操作,说到底还是美国把经济绑在军工战车上的必然结果。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