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制裁之下,一些国际芯片巨头不能向中国出口芯片;可在中国的制裁下,这些国际芯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0-14 14:23:26

在美国制裁之下,一些国际芯片巨头不能向中国出口芯片;可在中国的制裁下,这些国际芯片巨头也不能向美国提供芯片。按照这个逻辑,中国芯片企业得到了追赶的机会,而一些国际芯片巨头则就得进入黯淡时期。   美国刚开始搞制裁的时候,大概觉得能一下子卡住中国的脖子,禁令一轮接一轮,不仅限制自家企业做生意,还想通过“长臂管辖”把荷兰、日本的企业也拉进来。   结果盟友根本不买账,荷兰和日本直接不愿合作,美国只能悄悄松口给了豁免,这些盟友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太重要了。   就说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以前大半年的收入里快一半来自中国,现在硬生生跌到只有五分之一,第三季度订单直接砍半,还得调低明年的预期,美国的算盘打得响,实际受伤的却是这些跟着它的盟友企业。   美国自家的芯片企业日子更不好过,应用材料公司以前每三块钱收入就有一块来自中国,现在这个比例跌到了不到两成,每个季度少赚不少钱,新禁令一来,接下来一年还要再少赚一大笔。   科磊、泛林这些设备巨头也差不多,以前三成以上的收入靠中国市场,现在都得接受营收大幅下滑的现实。   更麻烦的是,它们不光丢了眼前的生意,还丢了技术迭代的关键场景,芯片设备得在实际生产里不断调试改进,没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反馈,技术升级速度都得慢下来。   这边还没从美国禁令里缓过劲,中国的反制措施又打在了七寸上,镓和锗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造高端芯片和先进设备的必需材料,限制出口一出,国际市场价格立马飙升,美国的英特尔、AMD这些企业生产进度直接慢了下来,研发成本也跟着涨。   连德国的工业巨头汉高都受了连累,因为拿不到货,只能停掉相关产品的供应,这些国际巨头这下彻底陷入两难,想给中国供货,过不了美国的关,想保住美国市场,又缺中国的关键材料,两头都不讨好。   有趣的是,这些巨头的困境,反倒给了中国芯片企业机会,以前国际巨头垄断市场,国内企业连露脸的机会都少。   现在美国不让高端芯片进来,中国企业的产品自然有了更多空间,寒武纪以前还在亏损,今年上半年就赚了不少,股价都涨过了贵州茅台。   百度旗下的昆仑芯也拿到了移动的大订单,因为能兼容常用的技术架构,不少厂商愿意用,华为昇腾更是另辟蹊径,用集群的方式堆算力,新规划的产品在不少指标上都很有竞争力。   腾讯这些大公司也开始给国产芯片站台,自家的计算平台已经能兼容各种国产芯片,不是说国产芯片一下子就赶上国际水平了,而是以前没机会大规模应用,现在有了市场需求,就能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改进。   更关键的是,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芯片市场,不管是AI算力中心还是智能汽车,都需要大量芯片,这些需求足够支撑国内企业慢慢成长。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美国2018年就开始搞制裁,可中国芯片出口这些年反倒翻了倍,关键技术上也有五项做到了世界领先。   美国政府可能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本想通过制裁遏制中国,没想到盟友不配合,自家企业怨声载道,学界也不认可。   华盛顿有个智库的所长就直说,中国的技术崛起不会被限制住,甚至可能不会放慢速度,那些国际芯片巨头更头疼,现在不光要应对中美两边的政策,还得看着中国企业一点点分走市场份额。   英伟达就是例子,几年前在中国市场占比极高,现在已经掉了一半,想再进来还得应对各种质疑,处境尴尬。   以前国际巨头靠着技术优势说了算,现在中国既能控制上游的关键材料,又有庞大的下游市场,自然有了反制的底气。   美国想把供应链和中国脱钩,可芯片产业环环相扣,不是说分开就能分开的,造芯片需要中国的材料,卖芯片需要中国的市场,这种依赖不是短期能改变的。   国际巨头的黯淡期可能才刚刚开始,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撑,技术迭代会变慢,没有中国的材料,生产会受限。   而中国企业虽然还面临高端设备不足、产能跟不上的问题,但已经走上了自主发展的快车道,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正在悄悄改写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   大家聊聊,你觉得国际芯片巨头还有机会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吗?

0 阅读:1341

猜你喜欢

水绿玩转世界

水绿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