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放话要打掉中国北斗!结果我们一发导弹,让全世界彻底闭嘴… 事情得从 10 月初说起,当时美国《星条旗报》详细披露了美军太空军的 “轨道清除” 专项方案,说要在冲突时用陆基反卫星导弹、空基武器还有太空轨道拦截器,打击北斗系统的中圆地球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美军还理由十足,说北斗的高精度导航让中国导弹打击精度能到 10 米以内,威胁到了他们的航母和海外基地。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美军确实有一定的反卫星实力。2024 年他们就成功测试了 “标准 - 3 Block IIA” 导弹的反卫星功能,这导弹射程能到 2500 公里,能拦截低轨卫星;还有 X-37B 空天飞机,已经做过好几次在轨试验,能长时间在太空停留还能变轨,不少人都觉得这是潜在的太空作战平台。 美国太空司令部 2025 年的报告里还说,已经在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太空军基地部署了 2 套陆基反卫星导弹系统,阿拉斯加那边也有 3 套太空目标监测雷达,形成了对低轨、中轨卫星的监控和打击体系。 而且这时候刚好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关键期,美军渲染 “中国太空威胁”,也是想争取更多国防预算,2025 年美军太空军预算已经 280 亿美元了,要是 “轨道清除” 方案通过,2026 年可能会涨到 350 亿美元。 另外,北斗现在全球用户超 15 亿,在导航、通信、灾害监测这些领域比 GPS 用得还广,美军也怕自己的太空霸权被撼动。 面对这种威胁,中国在 10 月 11 日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搞了次新型导弹试验。当天央视只简单说试验达到预期,能维护国家太空安全,没说导弹型号和参数。 但国际监测到,有个飞行器从酒泉发射后,在距地面 1200 公里的中轨区域变轨好几次,之后返回大气层,这轨迹一看就很像反卫星导弹试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前研究员杨宇光解读说,这导弹可能有 “多目标拦截” 和 “高精度制导” 能力,用的 “动能拦截器” 是直接撞毁目标,不会产生太多太空碎片,能看出来是防御性的。 而且多次变轨也显示它能躲开敌方反导系统,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用。外交部当天也表态,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但有维护自己太空资产的手段,态度很明确:不惹事也不怕事,这试验之后,美军的态度就明显软下来了。 10 月 12 日,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在 “太空安全论坛” 上公开呼吁中美加强太空合作,说太空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中美作为太空大国得建立沟通机制,避免误判引发冲突,还提议在太空目标识别、碎片管控、紧急救援这些领域合作。 这和三天前的 “摧毁威胁” 比起来,反差太大了,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实在,中国的导弹试验让美军意识到,要是真打北斗,中国肯定会反击,到时候美军的 GPS 卫星、通信卫星都可能遭殃。 GPS 现在有 31 颗在轨卫星,24 颗在工作,主要在中轨,要是这些卫星被打了,美军的导航、通信、武器制导都会瘫痪。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说,要是 GPS 失效,美军航母打击群的作战效能会降 60%,导弹打击精度会从 10 米降到 100 米以上,这代价美军承受不起。 而且国际社会也反对太空军事化,俄罗斯、巴西、南非都发声明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说太空军事化会引发军备竞赛,美军要是还硬来,会被孤立。 另外,美军也需要中国的合作,比如太空碎片现在超 50 万块,美军试验产生的碎片占 35%,得一起清理;中国 “嫦娥” 探月、“天问” 探火成果多,美军也想在月球基地、火星数据共享上合作,能省不少钱。 现在中美在太空领域有了点积极信号,10 月 13 日中国外交部说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美方对话,提议先从碎片管控、紧急救援这些不敏感的领域开始,美国国务院也说会安排工作组会晤。 不过博弈还没结束,美军没放弃 “轨道清除” 方案,只是暂时放一放,中国也会继续加强太空防御能力。 北斗和 GPS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也还在进行,现在北斗在亚太的份额 45%,超过 GPS 的 40%,这也会影响合作深度。未来中美在太空是合作还是继续对抗,对全球战略格局影响很大,国际社会都在看着,希望能多些合作,少些冲突。 北斗系统已经从当年的被威胁对象,成长到了现在服务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一个道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有自主创新才可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信源:新华网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1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