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惊魂夜!澳洲“幽灵航母”撞碎美军舰,73人丧生,竟成中国航母启蒙老师

历史趣闻星 2025-09-25 16:20:10

1969年,一艘美国驱逐舰,正在南海摸黑航行,突然一声惊天巨响,一个庞然大物,竟直接将驱逐舰撞成两半,73名美军当场死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南海海面静得出奇,美国海军“伊文思号”驱逐舰正执行夜间任务,舰员多数进入休息状态,甲板灯光昏暗,只有雷达屏幕闪烁着点点光影,就在这时,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撕裂了夜幕,一艘重达两万吨的航母从黑暗中逼近,直接撞上这艘不足三千吨的驱逐舰。 碰撞的一瞬间,舰体被生生拦腰切断,前段迅速下沉,仅几分钟便被海水吞没,73名美军官兵来不及逃生,当场丧命,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极为惨烈的撞击事故。 那艘带来灾难的庞然大物,正是澳大利亚海军的旗舰,“墨尔本”号航空母舰,它的身世并不普通,1943年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原名“尊贵号”,它完工时战争已近尾声,没有赶上任何一场战役。 战后英国财政拮据,1949年以象征性的十英镑将其转让澳大利亚,但附带条件是澳方必须购买英国的配套装备和改装方案,直到1956年,这艘航母才改装完毕,驶抵悉尼港,并被正式命名为“墨尔本”号,成为南半球唯一的航空母舰。 刚入列时,墨尔本号满载排水量两万吨,可搭载二十余架舰载机,配有蒸汽弹射器和斜角甲板,这些配置让澳大利亚人引以为豪,可这份骄傲并没有维持太久。 早在1957年,它就在港口和护卫舰发生擦碰,1964年夜间演习中,它更是与自家护航的“航海者号”驱逐舰相撞,航母舰艏如刀锋般切入驱逐舰脆弱的锅炉舱位置,瞬间将舰体劈开,前段在十一分钟内沉没,82名官兵遇难,这场事故为墨尔本号的服役史蒙上了厚重阴影。 五年之后的南海,几乎相同的场景再次上演,伊文思号当时应该保持在航母后方护卫,但舰长在休息,值班的年轻军官误判航向,竟让驱逐舰横切到航母前方,墨尔本号虽已发出警告并尝试规避,但庞大的舰体惯性极强,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航道。 更糟的是,伊文思号在最后关头接连下达错误舵令,一次左转阻挡航母转向,一次右转试图自救,反而将自己推向绝境,最终墨尔本号以全速撞上,驱逐舰中段被劈开,前段拖着七十多条生命沉入三千多米深海。 事故震动美澳两国,联合调查的结论几乎没有分歧,主要责任在伊文思号值班军官,既未遵守舰长指令,也严重违反了《海上避碰规则》,舰长本人因放任经验不足的军官独自值班,同样被认定负有监督失职。 如此频繁的事故,让它在澳大利亚海军内部的声望急剧下滑,甚至水兵间私下称它为“幽灵舰”“死亡航母”。 频繁的伤亡和高昂的维修费用令澳大利亚政府不堪重负,1982年,墨尔本号被迫退出现役,结束了风雨二十余年的航迹,两年后,它以废钢之名被卖到中国,价格仅一百四十万美元,1985年,这艘航母被拖入广东中山的拆船厂。 本应安静拆解的废船,却给中国海军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上船检查的工程师发现,蒸汽弹射器、拦阻索、助降装置等关键系统居然仍然完整。 消息很快传到海军高层,专家团队紧急赶赴现场,在拆船厂只给一个月工期的限制下,技术人员昼夜轮班,对每个舱室尺寸、每根管线走向、每一处承重结构都进行测绘。 他们第一次亲眼见到航母内部的真实布局,也能亲手拆解长期被西方严格保密的设备,虽然这些系统已经老旧,但原理依然清晰可辨。 从飞行甲板的钢材配方到机库的空间利用,从拦阻索的强度到蒸汽管路的布置,这些细节为后来中国的航母研发积累了第一批宝贵资料,对于当时仍停留在书本阶段的中国海军来说,墨尔本号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 这艘在澳大利亚被视作“灾星”的航母,在中国却发挥了另一种价值,它不仅让中国专家第一次真正理解航母的运作逻辑,也为日后自主建造航母埋下了伏笔。 多年之后,当辽宁舰入列、国产航母相继下水,人们很少再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海边的一家拆船厂里,一群工程师正是从这艘问题重重的旧航母开始,摸索出了第一条通往航母时代的路。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