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企业纷纷提出稀土申请后,印媒称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 目前多家印度供应商已通过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向中方有关部门提交了稀土出口申请。据印度媒体称中方给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把这些稀土产品流入美国。 这要求看着是限制,其实是戳破了全球稀土贸易的老毛病——之前谁都想当“中间商赚差价”,印度更是把这招玩得溜。 去年有印度企业签了“民用承诺书”,说稀土要造充电桩,结果货一到港就换包装,贴着“汽车零件”标签转去马来西亚,最后进了美国雷神公司的导弹车间。 那笔买卖利润率70%,比正经生意翻几倍,可咱们的稀土溯源系统早把每批货的流向记在账上。 现在提要求,本质是给全球稀土贸易立了个新规矩:想拿资源,先把“诚信”摆上台面,别想着靠耍小聪明钻空子。 印度这会儿急着要货,可不是单纯缺资源,是缺“产业链定位的清醒”。它总觉得自己能当“中美之间的桥梁”,一边拿中国稀土救急,一边给美国送资源讨好,可忘了自己根本没能力消化这些稀土。 印度稀土储量排全球第五,可提纯技术连民用标准都够不上——咱们能把稀土纯度做到99.999%,用来造军工磁体,印度最高才82%,连家电电机都用不了。 去年砸700多亿卢比建提纯厂,结果投产半年就停了,核心设备得从中国进口,工人没培训到位,炼出来的全是杂质。 说白了,印度缺的不是稀土,是“要么当合规用户,要么自建产业链”的选择,可它偏想走第三条路,结果把自己架在了半空。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角色,它天天喊着帮印度建“去中国化”稀土链,承诺给技术、给资金,可快一年了连份完整的设计图纸都没给。 其实美国心里门儿清,它就是想让印度当“风险转嫁者”——自己缺稀土,又不想跟中国直接打交道,就拉印度当跳板,可印度连基本的提纯能力都没有,最后还是得靠中国。 之前美国还因为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加征关税,这会儿又想让印度当“稀土搬运工”,这种“有用就拉拢,没用就打压”的态度,印度要是看不透,早晚得吃大亏。 中方这要求,说到底是开启了全球稀土贸易的“新范式”——以后卖稀土不只是卖货,是卖“可控的产业链协作”。 不是中国想卡谁的脖子,是战略资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乱流,谁遵守规则、明确用途,谁就能参与;谁想当中间商耍滑头,谁就被排除在外。 印度要是想通了,按规矩提交“最终用户证明”,既能解自家产业的燃眉之急,还能搭上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快车;要是还抱着“两边讨好”的心思,最后只会看着生产线继续停,“印度制造”的口号也成了空话。 这事儿哪是简单的贸易要求,分明是全球稀土格局的转折点。以前拼的是“谁有资源”,现在拼的是“谁守规则、谁有产业链控制力”。 印度要是看不清这一点,就算拿到稀土,也成不了真正的产业链玩家,只会继续在“中间商”的死胡同里打转。
10月12日,日媒揭露中国被彻底激怒的真正原因,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
【58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