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巴西对外宣布重大消息。10月9日,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宣布:2025

桉闻通史 2025-10-10 17:15:56

就在昨天,巴西对外宣布重大消息。10月9日,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宣布:2025年前10个月,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突破1.022亿吨,刷新历史纪录!全年出口量预计冲上1.1亿吨,彻底碾压2023年的成绩单。   但更让人咋舌的是,咱中国在这事儿里的“存在感”直接拉满:9月份巴西出口的650万吨大豆,93%都被咱买走了,前10个月对华出口占比更是高达79.9%,说句“几乎包圆了巴西大豆”都不算夸张。   可能有人没概念,这93%意味着啥?相当于巴西9月运出去的大豆,十船里有九船半都是往中国港口开的。为啥咱对巴西大豆这么“刚需”?说到底还是国内的需求撑着。这些年老百姓日子好了,想吃肉、想喝牛奶的人越来越多,而大豆就是做饲料的核心原料,肉蛋奶要够,饲料就得足。可咱自己国家的大豆产量跟不上啊,国内耕地就那么多,还得优先保证主粮,大豆缺口只能靠进口补。以前还会从美国买不少,可后来为了不被“卡脖子”,咱就慢慢把采购重心往巴西挪,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   再看巴西这边,能交出这么亮眼的成绩单,可不是靠运气。回溯到1993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才1060万公顷,到2023年直接涨到4460万公顷,明年还打算扩到4820万公顷。换算下来,这新增的面积差不多是三个多江苏省那么大,想想都觉得震撼。而且不光种得多,产量还跟着翻番:1990年的时候,巴西每公顷大豆也就收个1740公斤不到,现在直接飙到3560公斤,今年更是创了新纪录。   这背后可不是光靠“多开荒”,人家也下了硬功夫,比如搞出的固氮技术,既能提高产量,还能少用化肥,降低成本;再加上港口、铁路这些基础设施一点点完善,大豆收下来能快速运出去,这才撑得起这么大的出口量。   反观美国大豆,今年简直是掉进了“寒冬”。2025年1到8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才2亿蒲式耳,跟2024年同期的近10亿蒲式耳比,直接少了80%。这断崖式下跌,把美国豆农坑得够呛,豆子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还一个劲往下掉。   美国政府也想救场,说要把农业援助加到140亿美元,可豆农们根本不买账,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不是靠补贴过日子。后来美国又想着去越南、菲律宾这些地方找新买家,可这些小市场的需求量,连中国市场的零头都不到,根本填不上窟窿。   其实这事儿背后,也藏着地缘博弈的门道。以前咱太依赖美国大豆,万一人家哪天搞点贸易摩擦,咱的饲料供应就悬了。所以这些年咱一直搞“供应商多元化”,巴西就是最关键的合作伙伴。巴西也不傻,知道中国是“头号大客户”,每次都把最好的货源、最优先的运力和仓储留给咱,双方算是互相成就。   不过巴西这边也有麻烦,为了种更多大豆,不少地方开荒开到了亚马逊雨林周边,环保组织天天盯着,这事儿也成了国际上议论的焦点——毕竟粮食安全重要,生态保护也不能丢。   咱中国也没闲着,光靠进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年一直在推大豆自给,比如在东北、黄淮海这些地方推广优质品种,搞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的技术,还鼓励企业搞“豆粕减量替代”,用其他蛋白原料替代部分豆粕,减少大豆需求。   可无奈国内耕地有限,还要保证水稻、小麦、玉米这些主粮的产量,大豆自给率想快速提上来难度不小。所以现在的策略就是“进口+自给+储备”三手抓,一边跟巴西保持稳定合作,一边自己琢磨提高产量,还在全国建了不少粮食储备库,就怕哪天国际市场波动,咱能有个缓冲。   说来说去,这大豆买卖看着是农产品交易,其实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巴西靠中国市场赚了钱,能进一步完善农业设施;中国靠巴西的大豆,稳住了国内的肉蛋奶供应;倒是美国,因为之前的贸易政策和市场策略失误,丢了最大的客户,现在还在找补。不过未来也有变数,比如要是巴西遇到极端天气,大豆减产了咋办?要是国际粮价再涨,咱的进口成本会不会增加?还有咱自己的大豆技术,啥时候能再突破一步,多产点?   这些问题都得慢慢解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的全球供应链早就连在一起了,你给我好货,我给你市场,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是正道。要是像美国那样总想搞“单边主义”,最后只能自己吃亏。你们觉得,以后巴西大豆还能一直这么“火”下去吗?咱中国的大豆自给,啥时候能再上一个台阶?评论区可以聊聊你们的看法。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