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到铁矿石定价权!中方“卡脖子”一周后,澳铁矿巨头同意人民币结算。 据多家外媒10月9日报道,日前,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经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协议,同意自2025年第4季度起,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贸易结算。不得不说,中国这次算是把铁矿石定价权的“命门”,彻底攥手里了!而这也是咱们头一回,在铁矿石这事上拿到定价主动权,以前被卡脖子的日子总算要翻篇了。 这事说起来也挺解气,月初的时候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放了个“狠招”:通知国内所有钢厂和贸易商,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用美元计价的海运铁矿石,不管是刚签的合同还是已经飘在海上的货,只要不换人民币结算,到港了也别想卸货。必和必拓一开始还嘴硬,说“影响不大”,结果撑了还不到一周就扛不住了,麻溜地签了协议。为啥这么快服软?还不是咱们早把后路给铺好了,他们根本耗不起。 要知道过去十年,咱们买铁矿石那真是“花钱还受气”。中国每年要进口全球75%的铁矿石,澳大利亚82%的铁矿都靠卖给咱们赚钱,可定价权却攥在人家手里。就说2025财年吧,必和必拓每吨铁矿石成本才19美元,卖给咱们的时候却能飙到109.5美元,而且只认美元。 更气人的是他们还玩“长协价+现货溢价”的套路,每年谈判跟菜市场砍价似的,咱们这边急得跳脚想压价,人家却稳坐钓鱼台,反正知道咱们钢厂离不开。2009年那起力拓间谍案还记得不?他们偷偷收买中国钢企高管,把咱们的谈判底线全摸走了,最后害得咱们多花了700亿美元,那会儿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背后其实是西方矿业巨头的“三重垄断”:资源上,四大矿山控制着全球70%的海运铁矿石;金融上,普氏指数被华尔街资本操控,想涨想跌全看他们脸色;规则上,多少年了都只能用美元结算,咱们每年花1000多亿美元买矿,相当于变相给美元霸权“输血”。 以前咱们钢厂多,各自为战,谈判的时候没个统一口径,人家一分化就把咱们拿捏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国内四大钢企整合到一起,对外就一个声音,腰杆自然硬了。 而且咱们早就开始布局“资源替代”了。在几内亚搞的西芒杜铁矿,明年产能就能到1.2亿吨,刚好能补上澳大利亚少供的量;俄罗斯也通过跨境铁路给咱们运矿,现在快一半都用人民币结算了。这招“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出来,必和必拓立马慌了。他们对华的市场份额眼看着要从20%跌到10%以下,再丢下去,饭碗都要保不住了。 金融战场上咱们也没闲着。以前铁矿石定价全看普氏指数,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现在咱们自己搞了个北铁指数,直接挂钩青岛、曹妃甸这些港口的现货成交价,还跟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联动。现在大连期货的交易量都成了新加坡市场的23倍,价格跟现货的相关性超过0.9,这意味着以后铁矿石定价,再也不是西方说了算,咱们的中国指数也能占一半话语权,必和必拓再想靠操纵指数抬价,门都没有。 这次人民币结算的突破,比定价权本身更有分量。以前全球90%的铁矿石贸易用美元,2023年咱们人民币结算占比才5%,今年已经涨到25%了,必和必拓这一妥协,估计到2026年底能超40%。巴西淡水河谷更干脆,现在对华贸易里28%都用人民币。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货币,而是搭起了“资源-产业-金融”的闭环——必和必拓拿到人民币,既能买咱们的电动车、5G设备,也能通过香港市场投人民币资产,钱能在国际上转起来。以前美元靠石油结算坐稳霸权,现在咱们用铁矿石给人民币铺了条“高速路”,等以后铜、铝这些金属也用人民币结算,美元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有人可能会问,澳大利亚为啥这么快低头?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输不起。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38.2%,每年能赚1300亿澳元,相当于他们GDP的5%。咱们一停美元采购,他们就想找印度、东南亚当替代市场,可那些地方需求小不说,光建运输通道就得砸几百亿美元,短期根本补不上缺口。澳大利亚国库部都预测了,2025财年铁矿石出口收益要少100亿澳元,再硬扛下去,国内经济都得受影响。 其实这次铁矿石能突破,也不是突然的,是咱们从大豆、稀土上摸出来的经验。以前大豆定价被ABCD四大粮商垄断,咱们只能被动挨宰,后来扩大国内种植、开拓南美市场,慢慢才把主动权拿回来;稀土更不用说,从以前“白菜价”出口,到现在握有全球90%的加工产能,靠的就是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 铁矿石这事,本质上是咱们从“世界工厂”往“规则制定者”转型的缩影——当最大的买家开始用人民币投票,当多元供应打破垄断,全球资源贸易的游戏规则,自然就得跟着变。 说真的,必和必拓这步妥协,只是个开始。以后咱们在资源领域的主动权会越来越多,那些曾经靠垄断欺负咱们的,早晚会明白:时代变了,想再用老套路卡中国的脖子,根本行不通了。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
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