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社交媒体上一条“帕劳蓝洞潜水如入全国代表大会”的帖子火了。视频里,几十位中国游客在海底摆出整齐队形,潜水教练小树举着GoPro边拍边笑:“平时这里也有华人,但国庆期间简直像全国潜水爱好者集体开会!”这条获10万点赞的帖子,撕开了今年国庆出境游的冰山一角——当国内景区被“人从众”攻陷时,全球多个角落正上演着“中国游客承包计划”。 从挪威罗弗敦群岛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从瑞士采尔马特小镇到韩国明洞商圈,中国游客的足迹让老外都惊掉了下巴。广东游客韩先生在罗弗敦群岛遇到堵车,中餐馆排队等位时发现,全岛两万常住人口里,5号那天竟只见到两个外国游客;上海姑娘李梓梦在悉尼观鲸船上,三艘船除了船长全是中国人,她举着手机拍视频直呼:“这哪是出国?分明是换了个地方听乡音!”更夸张的是莫斯科红场,定居俄罗斯8年的万先生发现,平时以老年团为主的游客群体,今年国庆突然年轻化,古姆商场的网红冰淇淋店前,挤满举着自拍杆的“00后”。 这波出境游热潮背后,藏着两代人旅游观念的激烈碰撞。老一辈总说“国内景点还没玩遍,跑国外干啥”,但年轻群体用行动给出答案:与其在国内景区看后脑勺,不如花同样的钱换个环境体验异域风情。四川姑娘小胡算过账:国庆后几天飞首尔,机票比节前便宜一半,玩一周加上往返机票不过万,“在国内景区挤三天,体验感还不如出国透透气”。这种“错峰也要挤”的无奈,恰恰折射出国内旅游市场供需失衡的痛点——当“黄金周”变成“人海周”,游客不得不用脚投票,把钱包投向海外。 不过,这场全球“中国游”狂欢,也在悄悄改写国际旅游市场的游戏规则。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旅游局长专程来中国推销,把米其林餐厅和古老巴斯克语包装成“高奢定制游”;挪威小岛的中餐馆老板学起了移动支付,菜单上赫然印着支付宝二维码;悉尼观鲸船配备中文讲解员,连船长都学会了几句“往左一点”“看镜头”。这些变化背后,是中国游客从“观光客”向“体验派”的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而是要深度融入当地生活,用消费投票选出真正值得去的地方。 看着海外景点被中国人“占领”,有人调侃“世界这么大,只有中国放不下”,但换个角度想,这何尝不是中国软实力的生动注脚?当外国商家为迎合中国游客调整服务,当老外在中国游客堆里学用筷子,当“中国游”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狂揽10亿播放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力的输出,更是文化自信的破圈。毕竟,能让全世界跟着中国假期调整节奏,这本身就是种了不起的影响力。 话说回来,你今年国庆是挤在国内景区,还是加入了“全球承包计划”?对于这波出境游热潮,你更看好海外深度游,还是期待国内旅游市场升级?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观点能启发下一个爆款旅行攻略! (案例来源:九派新闻)
国庆假期刚过,社交媒体上一条“帕劳蓝洞潜水如入全国代表大会”的帖子火了。视频里,
夏日朗晴
2025-10-10 01:09: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