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冠县一中学食堂因没有座椅,全体学生需站着吃饭引发热议。视频里,学生们弯腰

笔尖下说法 2025-09-16 21:58:23

山东聊城冠县一中学食堂因没有座椅,全体学生需站着吃饭引发热议。视频里,学生们弯腰站在餐桌旁扒饭,姿势局促。家长心疼投诉,学校却回应“这是优良传统,站着吃对孩子好,没必要装座椅”,还强调食堂是“省级优质食堂”。此事瞬间炸锅,网友分成“支持吃苦派”和“反对反人类派”吵翻。站着吃饭到底是教育还是折腾?这事里藏着对“教育本质”的争议。 一、事件发酵:站着吃饭的食堂,配叫“优质食堂”吗? 最近,冠县这所中学的食堂视频在网上传开,看过的家长都揪心。画面里,一到饭点,学生们就两排站在餐桌边,手里端着餐盘扒饭。个子高的孩子得弯腰弓背,个子矮的够着餐盘也费劲,全程没个能坐下的地方,吃完匆匆收拾完就走,整个过程像在“赶工期”。 有家长实在看不下去,把视频发上网吐槽:“孩子上一天课够累了,连顿安稳饭都吃不上,就算监狱里的犯人吃饭还有座位吧?”更让家长气不过的是学校的回应,不仅没觉得有问题,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一直都没座位”,还强调站着吃饭能节省时间,没必要装座椅。末了还补一句,食堂是“省级优质食堂”,饭菜营养丰富。 这话一出口,直接把争议推上了高潮。“优质食堂”的标准里,难道不包括让用餐者能舒适吃饭吗?营养再丰富,弯腰驼背狼吞虎咽,能好好吸收吗?家长的质疑,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二、法律与情理:站着吃饭,到底错在哪? 这事看似是“吃饭姿势”的小事,实则藏着法律边界和教育理念的大问题,咱从两个层面说透: 1. 法律上:学校有没有尽到教育服务的基本义务? 虽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学校食堂必须配备座椅”,但《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吃饭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有座位吃饭”属于“基本生活条件”的合理范畴。 省级优质食堂的评选标准里,“就餐环境”也是重要指标。连基本座椅都没有,学生只能站着用餐,这样的“优质”显然打了折扣。从法理精神来讲,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应当符合人性化要求,不能以“传统”“省时间”为由,剥夺学生舒适就餐的合理权利。 2. 情理上:“吃苦教育”不是“折腾教育” 学校和支持派网友最核心的理由是“让孩子吃苦”,说“上课坐久了,站着吃饭活动活动,还能省时间”。但“吃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坚韧品格,比如克服学习困难、承担责任,而不是刻意制造生理上的不适和尊严上的落差。 就像网友反驳的:“要是真为了省时间,那教室别装风扇空调了,以前也没有,算不算吃苦?”吃饭是放松身心、补充能量的过程,站着吃饭不仅容易呛到、影响消化,还传递出“你的舒适不重要”的隐性信号,这不是教育,是对学生基本需求的漠视。更关键的是,没人见过学校领导和老师站着吃饭——如果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做不到,这就是双标,只会消解教育的公信力。 三、网友吵翻:“吃苦派”vs“人性派”,你站哪边?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直接分成两大阵营,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学校的“吃苦派”:“我当年上学也站着吃饭,现在不也好好的?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吃这点苦算什么。”“站着吃饭快,不耽误午休和学习,学校是为了孩子好,家长瞎矫情。”“老一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没座位吃饭不是多大的事,没必要上纲上线。” 反对的“人性派”:“吃苦不是这么个吃法,这是虐待!监狱都保障座位,学校凭什么特殊?”“说省时间的,难道孩子吃饭的十几分钟都耽误不起?教育连基本的人文关怀都没有,还谈什么育人?”“关键看校长老师站不站着吃!要是他们坐着,让学生站着,就是赤裸裸的双标。” 还有网友翻出类似案例:“之前有学校取消食堂座椅,被家长投诉后立马整改了,冠县这学校还拿‘传统’当挡箭牌,太顽固了。” 这起“站着吃饭”的争议,本质是“形式主义教育”和“人性化教育”的碰撞。学校嘴里的“优良传统”,更像为图省事找的借口——省了买座椅的钱,省了管理就餐秩序的力,却丢了对学生的尊重。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站着吃饭,校领导和老师就得一起站;鼓吹“吃苦”,就得先分清“必要的磨砺”和“刻意的折腾”。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吃饭也不是需要“提速”的工序,连一顿安稳饭都保障不了,再“优质”的饭菜、再“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本末倒置。 最后想问:你觉得站着吃饭算“吃苦教育”吗?如果校长和老师也站着吃,这事儿就能接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5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