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算是彻底完了!据可靠消息,胡赛武装的多个首脑人物包括总理和几个部长全部被以色列定点清除了! 在胡塞武装的发言人叶海亚·萨里亚传出“生死不明”的消息之后,外界才意识到,一场中东格局的重组已经被悄然引爆。 叶海亚·萨里亚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是胡赛武装的代名词:身着迷彩服、口若悬河,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电视和网络画面中,宣布“导弹已击中目标”“美舰被逼退”。 当这位象征着“敢于挑衅”的人物失声后,胡赛武装赖以维持的“强硬形象”瞬间遭遇沉重打击。 2024年年底,当时,胡塞武装频频袭击途经红海的船只,不论是民用商船还是美以军舰,只要和美国、以色列扯得上关系,他们就敢扣下扳机。 红海航线是全球能源与货物运输的重要动脉,几乎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船只穿行其间,胡赛的袭击无疑在这个动脉上“扎针放血”。 在一系列爆炸与拦截事件之后,美国和以色列逐渐抛弃了“被动防御”的策略,转而锁定胡塞高层,试图“斩首”指挥系统。 早在2015年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介入也门战事时,胡赛就曾承受过空袭和暗杀,但当时他们总能借地缘优势和部落联盟顽强生存。 与之相比,美以联合行动的规模与精确度显然更为致命。 数轮轰炸过后,胡赛的几名核心人物接连“被点名清除”,这在中东政坛被普遍解读为:美以不再打算维持所谓的“地区平衡”,而是要直接打破胡赛的存在根基。 若把时间线拉得更长,就能看清胡塞武装的特殊位置。 胡赛发源于也门北部的萨达地区,本是一个以宰德派什叶教徒为主的地方部族武装。2004年后,他们逐渐发展为一股能与也门政府抗衡的力量,并在阿拉伯之春后趁乱壮大。 尤其是2014年,他们一度攻占了首都萨那,令沙特震惊,也迫使伊朗伸出援手。正因如此,胡赛在美国眼里始终是“伊朗代理人”的标签,而在沙特眼中,则是“家门口的火药桶”。 2023年以后,胡塞武装之所以频频挑战美国,原因之一便是加沙战争的连锁反应。巴以冲突激化后,他们选择以“红海封锁”这种方式表达支持巴勒斯坦。 其逻辑很简单:既然直接派兵支援不现实,那么通过打击与以色列相关的航运,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制造声势。问题是,这一行动触碰了美国的底线。 美国视红海为“全球航运自由”的象征,任何阻断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连锁冲击。于是,美国以“航道安全”为由,堂而皇之地发动了对胡塞的致命打击。 这场打击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也门内部。比如在荷台达港,这个位于红海出入口的重要港口,近年来曾与我国企业有过基础设施和物流合作。 若胡赛逐步丧失对该港的控制,谁将接手?是由沙特支持的也门政府军,还是由美军直接建立管控?这对我国“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布局意味着现实风险。 因为红海航道不仅是中国通往非洲和欧洲的重要能源与贸易线路,也是中东局势稳定与否的晴雨表。 胡赛之所以能“嚣张”多年,还在于他们有一股“敢打”的勇气。与伊朗在幕后常常保持克制不同,胡赛敢把导弹直接瞄准美国航母。 这种举动在冷战后几乎无人敢为,即便俄罗斯在与美国对抗时,也不会贸然在公海挑衅美军舰队。正因如此,胡赛曾赢得部分阿拉伯民众的支持,认为他们是“敢于直面霸权”的代表。 可惜的是,这股“敢打”的劲头,如今正被逐步磨灭。
2019年那会儿,巴西欠中国800亿国债还不上了,总统博索纳罗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