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梁思成众叛亲离娶了自己学生的前妻林洙,大家说林洙是为了钱,可是梁思成

历史脑洞 2025-09-14 11:21:53

1962年,梁思成众叛亲离娶了自己学生的前妻林洙,大家说林洙是为了钱,可是梁思成的工资大部分都给了前岳母,林洙的儿子不能和自己生活,每周仅能去洗一次澡,仅仅是用了梁思成的杯子,就被痛骂。 1935年初,红军长征打到了川黔边上,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让四川的“土皇帝”刘湘务必把红军堵在四川外头。刘湘手底下最能打的,就是这个郭勋祺。老蒋的命令是“围剿”,到了刘湘这就变成了“别让红军进四川就行”,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郭勋祺心里门儿清。 他领着自己手下最精锐的三个旅,就在贵州土城的青杠坡摆开了阵势。 当时红军这边出了个要命的情报失误,把郭勋祺的“旅”当成了“团”,以为对面就几千号人,打算一口吃掉。结果呢?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这七位后来的共和国元帅,加上两百多位未来的开国将军,当时全在场,硬是啃不下郭勋祺这块硬骨头。 土城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 郭勋祺的川军装备差,可个个都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占着地利,愣是把红军的精锐主力给打了回去。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冲了好几次,阵地前尸横遍野,就是攻不上去。朱老总急了,亲自跑到前线指挥,战局依然胶着。 最后还是毛主席当机立断,发现情报有误,对面不是几千人,是一万多人的主力旅,再打下去要吃大亏。于是果断下令撤退,这才有了后来神来之筆的“四渡赤水”。可以说,是郭勋祺,硬生生把红军逼出了一场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 这一仗,郭勋祺把三个旅摆成了“口袋阵”,在青杠坡顶住了红军主力的轮番猛攻。红军伤亡上千人,被迫一渡赤水,整个长征路线都被打乱了。 时间一晃到了抗日战争,郭勋祺的部队被派到了安徽前线,正好跟陈毅的新四军成了邻居。 说起来,郭勋祺和陈毅早就认识。陈毅晓得这个川军将领的本事和脾气,知道他跟那些死硬的反动派不一样,是个讲民族大义的人。于是,陈毅主动找上了门。 两人在抗日的大局下,一拍即合。郭勋祺当时的操作,要是放现在,那妥妥的是“通敌”行为。他不仅把蒋介石发下来的秘密“防共”文件拿给陈毅看,还把自己部队缴获的日式武器,成批成批地打包送给缺枪少弹的新四军。 这种事干多了,老蒋那边自然容不下他。1939年,蒋介石找了个“作战不力”的借口,把他第五十军军长的职务给撤了。郭勋祺一气之下,当晚就联系新四军,说要带着部队起义投诚。 可谁都没想到,陈毅那边竟然拒绝了。 这一拒绝,让郭勋祺心里那个疙瘩,一结就是九年。直到1948年的襄阳战役。 进了俘虏营,两人的待遇那叫一个天差地别。康泽哭天抢地想活命,最后被送去功德林监狱改造了十五年。而郭勋祺呢?他谁也不理,就点名要见陈毅。 老朋友见面,郭勋祺上来就拍桌子:“九年前我要起义,你为啥不要我?当时你们要是收了我,我今天能成阶下囚?” 陈毅笑着给他倒了杯水,把当年的道理掰开了跟他讲:“翼之兄(郭勋祺的字),那个时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我们要是收了你的部队,老蒋肯定要借题发挥,抗日统一战线就乱了。再说,我们当时穷得叮当响,你那些兵过惯了好日子,跟我们吃糠咽菜,能受得了吗?不收你,也是为你好啊。” 一番话,说得郭勋祺心里九年的疙瘩一下就解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行吧,我去功德林报到了。” 陈毅却哈哈大笑,拿出一份电报:“那可不行,党中央专门给你发了电报,说你郭勋祺是我们的老朋友,解放全中国,你还得再出一把力!” 就这么着,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被俘的一千多名国军高级将领里,郭勋祺成了唯一一个没有进过一天功德林,没接受过一天劳动改造,直接被委以重任的“特殊战俘”。 他的任务,是回四川,策反还在负隅顽抗的川军部队。 川军内部派系林立,谁也不服谁。但提起郭勋祺这个“川军战神”的名字,那是个个都得竖大拇指。他一回去,登高一呼,五个川军主力师二话不说,当场起义,成都和平解放,免了一场生灵涂炭。 新中国成立后,郭勋祺留在了四川,没再碰枪杆子,而是当起了四川省水利厅的厅长。前半生打仗,后半生治水,他把心思全花在了都江堰的堤坝上。 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依旧灌溉着天府之国,这里面,就有郭勋祺的一份功劳。他膝盖里那块当年打鬼子留下的日本弹片,没白挨。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