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无“最”,每个浴血的将领都是民族的脊梁 聊到抗日战争里中国将领谁功劳最大

总想飞去远方 2025-09-13 01:01:51

抗战无“最”,每个浴血的将领都是民族的脊梁 聊到抗日战争里中国将领谁功劳最大,其实真没法挑出一个“最”字。因为这场打了14年的仗,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水乡田野,从正面战场的阵地战到敌后战场的游击战,处处都需要有人扛旗冲锋,不同战场、不同阶段的将领,都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民族的防线,少了谁都不行。 就说正面战场,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少有的大规模胜利。那时候日军势头正猛,一路嚣张南下,他带着部队硬把敌人的进攻势头拦了下来,不光歼灭了上万日军,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全国军民都攒足了抗敌的底气。还有薛岳,在长沙打了四次大会战,靠着“天炉战法”把日军拖进预设的战场里层层消耗,光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就歼灭了三万多日军,那时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正吃紧,这场胜利给了整个反法西斯阵营不小的鼓舞。 敌后战场也藏着太多硬骨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一口气调动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的铁路、公路线上到处“拆台”,炸桥梁、毁据点,把日军的交通线搅得一团乱。这一仗不光破坏了敌人的“囚笼政策”,更让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百姓看到,咱们有能力跟日军正面掰手腕,也让全国知道,敌后战场从来不是“后方”,而是实打实的主战场。 还有那些在局部战场咬牙坚持的将领,比如在上海四行仓库死守的谢晋元,带着几百人挡住日军的轮番进攻,用血肉之躯守住了上海最后的防线,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军队的血性;在东北,杨靖宇带着抗联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打游击,吃草根、嚼树皮也不投降,直到最后一刻都没让日军占到便宜,他的坚持,撑起了东北抗联十几年的抵抗。 其实啊,抗战从来不是某一个“战神”的独角戏。正面战场的将领们带着部队打阵地战、拉锯战,用牺牲换时间,拖住日军的主力;敌后战场的将领们带着军民搞游击战、破袭战,用灵活的战术消耗敌人,让日军首尾不能相顾。每个将领面对的情况不同,打的仗不一样,但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把侵略者赶出去。 所以与其说“谁功劳最大”,不如说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没有哪个将领的功劳能单独撑起这场战争,正是无数将领在各自的战场上拼尽全力,千千万万士兵跟着他们冲锋陷阵,再加上全国百姓的支援,才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些将领们,不管名气大小,只要为抗战流过血、拼过命,就都值得被永远记住。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总想飞去远方

总想飞去远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