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用铜锤,砸得杨涟肋骨尽碎,又用钢钉做刷子,刷其全身,惨叫声连连!“土囊压身,铁钉贯耳”,头部再被钉入一枚大铁钉后,杨涟身亡!临死前,他咬破手指,写下一封血书,看守读完偷藏,放弃请赏千两黄金! 明朝天启五年,一个叫杨涟,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千九百岁”——魏忠贤。 提起魏忠贤,大家脑海里估计立马会蹦出“权阉”、“祸国殃民”这些词。没错,在那个时代,他的权力大到了什么地步?皇帝朱由校是个“木匠天才”,整天琢磨他的手工作品,国家大事?全权甩给了他最信任的魏公公。于是,朝廷上下,“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马屁精们为了巴结他,给他修生祠,把他吹得跟圣人似的。 就在这种万马齐喑的时刻,总得有人站出来,吼那么一嗓子。这个人,就是时任左副都御史的杨涟。 一个文官,没兵没权的,拿什么跟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斗?杨涟的武器,就是他手里的那支笔,和他胸中的一腔热血。天启四年,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疏,罗列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每一条都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指魏忠贤的要害。 这封奏疏,杨涟本想直达天听。可他低估了魏忠贤的势力,奏疏压根没到木匠皇帝手里,反而先落到了魏忠贤本人手上。 魏忠贤拿着这封“催命符”,跑到皇帝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自己被人冤枉,要被这帮文官害死了。朱由校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奏疏里那些文绉绉的话他也看不大懂,一看自己信赖的“厂公”哭得这么伤心,反过来还安慰魏忠贤。 权力斗争有时候就这么荒诞。你摆事实、讲道理,准备拼上性命,结果对方一个“哭”就轻松化解了。这一回合,杨涟输了,输得彻彻底底。东林党的骨干们心灰意冷,纷纷辞官,但魏忠贤的报复,才刚刚开始。 一年后,也就是天启五年,魏忠贤罗织了一个“受贿”的罪名,把杨涟、左光斗等六位东林党核心人物抓进了锦衣卫的诏狱。史称“六君子之狱”。 主持审讯的,是魏忠贤的头号走狗许显纯。他的任务很明确:撬开杨涟的嘴,让他认罪,让他把所有东林党人都拖下水。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用上了所有能想象到的酷刑。 他们先是用铜锤猛砸杨涟的胸膛,一锤一锤下去,肋骨尽数碎裂。杨涟是条硬汉,愣是咬着牙没吭声。 许显纯见状,又命人拿来一把特制的“刷子”——用钢钉做的。他们扒光杨涟的衣服,用这把钢钉刷子在他身上来回地刷。史书记载是“皮肉碎裂如丝”,血肉模糊,白骨森森。惨叫声响彻整个诏狱,但杨涟的嘴里,除了痛斥阉党的怒骂,一个“服”字都没有。 更残忍的还在后面。他们用装满土的麻袋压在杨涟身上,想把他活活压死,这叫“土囊压身”。又用烧红的铁钉,狠狠贯穿他的耳朵,即“铁钉贯耳”。 杨涟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受了这么多非人的折磨,竟然还剩一口气。许显纯彻底失去了耐心,他下令,用一枚硕大的铁钉,对准杨涟的头顶,用铁锤,狠狠地钉了进去。 这位54岁的硬汉,当场身亡。 杨涟在坚持什么? 是为了高官厚禄吗?他弹劾魏忠贤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九死一生。是为了青史留名吗?在那个当下,他只会被打成“罪臣”。他坚持的,可能就是我们现在觉得有点“傻气”的东西——道义和良知。他觉得国家不该是这个样子,朝廷不该由一个太监把持,所以他要站出来,哪怕代价是粉身碎骨。 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所在。 杨涟在临死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咬破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在狱中的破布上写下了一封绝笔血书。 这封血书,藏在他枕头里。杨涟死后,一个狱卒奉命搜查他的遗物,发现了这封血书。在诏狱这种地方当差,人心早就麻木了。这个狱卒的第一反应,是拿着血书去邀功请赏,据说当时魏忠贤为这类“检举”开出的赏格高达千两黄金。 但在上交之前,他忍不住读了信里的内容。我们来看看杨涟都写了些什么: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他没有抱怨,没有怨恨,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结局。他接着写道: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最后,他写下了遗愿:“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一个即将被钉子钉死的人,心里想的不是家里的妻儿,不是自己的冤屈,而是国家的未来。这份“痴愚念头”,是何等的沉重,又是何等的光辉。 那个不知名的狱卒,读完这封血书,呆立当场。他冒着灭族的风险,把这封血书偷偷藏了起来,带回家交给了妻子,嘱咐她一定要保存好。 正是这个小人物的义举,让杨涟的绝笔得以流传后世,让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这字字泣血的文字。
魏忠贤用铜锤,砸得杨涟肋骨尽碎,又用钢钉做刷子,刷其全身,惨叫声连连!“土囊压身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9 18:22:18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