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有人问“古代没有身份证,是不是能随便换身份”,其实还真不是!古代的身份管理和人口流动限制,比想象中严格多了。 首先,户籍制度早早就有了——先秦时期就有类似“身份证”的登记,普通老百姓里,佃农、雇农有身份登记,自耕农的产权信息更详细,连生死都要报备,定期还要纳人头税,本质上人口就像贵族的“私产”,按户管理层层上报。而且还有宗族谱记录人口辈分,同村基本都是熟人,别说换身份,村里来个陌生人,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出来! 其次,想出门没“路引”根本不行!路引就是古代的身份文书,哪怕从村镇去最近的县城,城门口都有士兵盘查,没有路引就是生面孔,分分钟被举报,甚至可能莫名消失——以前的混混还会蹲在街头巷尾盯这事呢!古代城镇小、交通不便,多数人一辈子就待在自己的村镇里,活动范围特别小,人口流动性极低。 那古代能随便走动的都是谁?大多是世家子弟、官宦人家(比如徐霞客)、名士(比如李白),或者是要科举赶考、官员升迁贬责的人,普通底层老百姓根本动不了。要是没户籍成了黑户,只能依附豪强或者上山,想换身份基本没意义,还得一直受压迫;而达官贵人圈子里,举荐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底层想靠换身份改变命运,难如登天。 有人说“古代大侠浪迹天涯”,其实没通行证连县都出不去,所谓“浪迹天涯”更可能是流民!一旦被抓住没文书乱跑,轻则重罚,严重的还会掉脑袋。 你们以前看古装剧,有没有过“古代换身份很容易”的错觉?知道这些制度后,是不是觉得古代生活比想象中更不自由? 古代户籍 古代户籍制度
1584年,宰相张居正死后,他家24人饿死府中,之后尸体,被饿红了眼的家犬吞噬而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