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已经是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的王健林,却选择了转业,很多人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当时王健林才28岁,已经是副团级干部了,这真是前途无量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大连陆军学院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王健林,一个被一致看好的副团级军官,忽然选择了转业,这并不是因为仕途遇到瓶颈,也不是因为家庭出了什么状况,他的军旅生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已攀上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位置,但王健林却果断地脱下军装,踏出了那个熟悉了十几年的军营。 这个决定看似突然,其实酝酿已久,王健林出生在四川苍溪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抗战和长征的老兵,16岁那年,王健林参军,被分到吉林边防团,一个南方少年,初到东北,面对的是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和每天几十公里的雪地行军,刚开始时,连队还特意给他配了轻武器,怕他吃不消,可在连日拉练中,他硬是坚持下来了,没中途退场,这种吃苦耐劳的劲头,从那时起就已经扎根在他身上。 军旅生活并不轻松,但王健林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不是那种靠背景上位的人,而是靠一项项任务、一场场训练、一次次拉练打拼出来的,他在部队里读书自学,参加辽宁大学函授班,利用晚上的时间啃教材,19岁那年,他拿到了毕业证,顺利入了党,之后,他考进大连陆军学院,边学边干,从普通军官一路成长为副团级干部。 在军校,他的表现相当突出,不仅业务能力出众,还特别擅长协调和组织,几年下来,王健林已经习惯了部队的生活节奏,行事果断,做事干净利落,但就在一切稳步推进的时候,他却开始认真思考:继续留在军队,固然前景光明,可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王健林不甘心一辈子活在制度里,他想要的是更大的舞台,一个自己能主宰方向的位置,于是,当国家提出百万裁军的政策时,他主动申请转业,尽管领导多次挽留,战友纷纷劝说,王健林还是坚定地走出了军营,那一年,他32岁。 离开部队后,他被分配到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担任副主任,在这个新岗位上,他依旧保持着军队里养成的高效作风,处理事情雷厉风行,在别人还在摸索流程的时候,他已经把一个煤气供应难题协调得妥妥当当,他还管过食堂采购,用在部队学来的方法严控成本,不仅节省了开支,还提高了伙食质量。 两年后,一家住宅开发公司陷入困境,负债累累,几近破产,这家公司隶属于西岗区政府,没人愿意接手,王健林却主动请缨,挑起这个烂摊子,当时,公司仅有二十多名员工,办公地点是年久失修的危楼,下面竟然是锅炉房,条件艰苦到令人咋舌,但他并没有退缩。 王健林入职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管理,他不是靠喊口号来激励员工,而是把军队里的执行力带进了企业,他对规章制度要求极严,哪怕是普通员工,也得按新标准办事,他亲自跑银行、谈贷款、做预算,第一年就带领公司扭亏为盈,年终,政府给了他15万元奖金,他没留一分,把钱分给了全体员工,也因此赢得了团队的信任。 1991年,国家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成为试点单位,意味着要放弃政府编制,变成社会化企业,许多企业因此望而却步,王健林却看到了机会,他主动申请将公司改为股份制企业,这个决定几乎断了后路,但他认为,只有真正走市场化道路,企业才能有未来。 公司彻底脱离了体制,开始以市场为导向运营,1992年,万达集团正式成立,王健林把目光放得很远,不满足于普通住宅开发,他敏锐地察觉到,国外的大型购物中心正逐渐成为城市核心,于是,他开始尝试在国内复制这种模式,打造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商业广场。 这种模式在当时国内并不多见,但王健林敢想敢做,他带领团队从最初的一两个项目,逐步扩展到全国,几年时间里,万达广场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管理上,他延续了军旅风格,从高层到基层,所有员工必须穿职业装,男员工打领带,女员工化淡妆,配饰也有限制,这种统一标准,在外界看来也许有些苛刻,但却保证了效率和形象。 2017年,万达陷入债务危机,王健林没有逃避,开始出售非核心资产,包括文旅项目、酒店、金融业务,他的处理方式非常果断,没有拖泥带水,一系列资产腾挪下来,为公司赢得了喘息空间。 2021年起,他带领公司进行轻资产转型,专注于商管业务,2023年,引入太盟资本600亿投资,进一步稳定结构,2024年,出售多座广场,继续优化财务状况,到了2025年,公司仍在处置资产,缓解流动性压力,尽管困难重重,王健林依旧没有退场,他选择聚焦核心,加快调整。 信息来源:《“首富”王健林的万达帝国 复盘万达25年成长史》-海峡网
1986年,已经是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的王健林,却选择了转业,很多人都感到很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06 18:38:40
0
阅读:99
梦想成真
好像去做了个房管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