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瓦德普尔从访问日本的第一天开始骂中国,一直骂到结束对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天,连续四天骂了中国! 瓦德富尔在印度尼西亚一家智库访问时发表主旨外交政策演讲时表示,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不仅威胁亚洲安全,还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 这样的言论不仅背离事实,也暴露出德国在外交上的复杂盘算。 德国外长此番亚洲之行的时机颇为微妙。正值 9 月 3 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大阅兵前夕,在这个敏感节点上,瓦德普尔却选择在亚洲高调挑起对中国的争端。 他的言论从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在访问日本期间,就迫不及待地宣称中国在台海、东海和南海的行为 “具有攻击性”,将中国正常的维权行动歪曲为对地区稳定的破坏。 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政治意图。 德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以倡导多边合作、保持相对克制的外交形象示人。但此次外长的言行却与德国传统外交风格大相径庭。 这背后或许与德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紧密相关。从国内来看,德国经济正面临诸多困境。其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2025 年,欧盟新的碳排放法规开始实施,德国车企为了达标,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与此同时,美国市场对德国汽车加征关税,使得德国汽车出口受阻,利润大幅下滑。 像宝马、奔驰、大众等车企,在 2025 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利润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德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 不仅如此,德国在能源领域也面临挑战。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削减,导致能源成本大幅上升,这对德国制造业造成沉重打击。 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德国部分政客试图通过在外交上采取强硬姿态,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从国际层面看,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其不断推行的 “印太战略”,试图拉拢盟友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德国作为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下,部分政客选择迎合美国,通过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来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协作,巩固跨大西洋联盟。 此外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德国一些人担忧欧洲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会被削弱,试图通过对中国在南海等问题上的指责,来显示其在亚太事务中的存在感,维护欧洲所谓的 “利益”。 但德国外长的这番言论,在亚洲地区并未得到广泛认同。以印尼为例,作为东盟的核心国家,印尼在外交上一直秉持 “不选边” 的原则。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经贸、投资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而德国虽然在技术合作方面与印尼有一定往来,但远不及中国与印尼的合作紧密。 在德国外长访问印尼期间,印尼方面对其涉华言论反应冷淡,并未附和德国的立场。这表明,亚洲国家对于地区事务有着自己的判断,并不愿被外部势力裹挟,卷入无端的争端。 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一直是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行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进行的岛礁建设等活动,主要是为了改善驻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始终致力于与东盟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目前,南海局势总体稳定,地区国家通过积极沟通与合作,在管控分歧、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真正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是那些域外国家,打着 “航行自由” 的幌子,频繁派遣军舰、军机进入南海,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活动,这才是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严重威胁。 德国外长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不仅损害了中德关系,也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氛围。中德两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 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像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但德国外长的不当言论,可能会影响到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信心,进而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德国继续在涉华问题上采取错误立场,中国也必将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德国外长瓦德普尔在亚洲之行中的不当言论,是其国内经济困境和国际政治博弈下的产物。但这种不顾事实、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不仅无法达到其预期目的,反而会让德国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损害自身利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德外长访日期间发表涉华负面言论,中方驳斥·环球网
德国外长瓦德普尔从访问日本的第一天开始骂中国,一直骂到结束对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天,
波览历史
2025-08-31 00:21: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