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昏天黑地的打到现在,美国控制下的西方势力,越来越让人不理解了。北约有那么强大的军力,欧盟有那么雄厚的财力,为什么还不下场,快点把俄罗斯打败呢?为什么拼命的事只让乌克兰自己扛呢? 俄罗斯是全世界核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年一直没闲着,不断升级自己的核武库。就拿2025年来说,俄罗斯宣布不再受《中导条约》的限制,开始在西北方向部署“榛树”高超音速导弹。 这种导弹速度超过10倍音速,从加里宁格勒发射,15分钟就能打到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整个欧洲的大城市都在它的射程之内。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还放出话来,如果北约攻击加里宁格勒,俄罗斯不排除使用核手段反击。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核武器的威慑力太大了,北约再厉害,也不敢拿整个欧洲的安全去赌俄罗斯会不会真的按下核按钮。毕竟一旦核战争爆发,谁都别想好过,所以北约只能在边上干着急,不敢直接动手。 再看看北约内部的情况。表面上看北约是个团结的军事联盟,其实里面的矛盾多着呢。就说2025年的海牙峰会吧,成员国为了国防开支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美国要求大家把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5%,可欧洲国家觉得这担子太重,最后好不容易达成妥协,把5%分成了3.5%和1.5%两部分。更麻烦的是,特朗普在会上暗示《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可以有多种解释,言外之意就是美国可能不会无条件保护欧洲盟友。 这一下子就让很多欧洲国家心里发毛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甚至公开说要考虑退出北约。这种内部分歧让北约很难形成统一的军事行动决策,尤其是在面对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时,谁也不想当出头鸟,生怕自己成了俄罗斯报复的靶子。 经济利益也是个绕不开的坎儿。欧洲国家过去一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虽说这几年一直在想办法摆脱,但短期内还是离不开。就拿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来说,2025年乌克兰终止了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运输,这两个国家一下子就慌了神,因为它们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算了一笔账,这一断气可能会给斯洛伐克造成15亿欧元的损失,整个欧洲的损失更是高达700亿欧元。为了这事,斯洛伐克甚至威胁要停止对乌克兰难民的援助。 欧盟虽然想通过制裁俄罗斯来削弱它的经济,但制裁的反噬作用也不小,欧洲的工业成本上升,经济增长放缓,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自然不愿意再火上浇油,直接参战只会让自己的经济雪上加霜。 国内政治压力也不容忽视。西方国家的老百姓对战争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像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就拿美国来说,特朗普虽然在台上的时候嚷嚷着要支持乌克兰,但国内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共和党议员马泰勒・格林就警告说,如果特朗普过度资助乌克兰,可能会失去年轻选民的支持。欧洲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德国在冲突初期民意迅速转向支持军援,但时间一长,民众开始关心自己的钱包了,对战争的热情逐渐降温。 政府要是敢不顾民意直接参战,说不定下次选举就下台了。所以,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不得不掂量掂量国内的政治风向。 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年来,乌克兰得到了西方国家大量的军事援助,从德国的IRIS-T防空系统到美国的“爱国者”导弹,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乌克兰军队在西方的训练下,作战能力也有所增强,再加上国内民众的支持,抵抗意志很坚定。2025年的民调显示,91%的乌克兰民众拒绝美俄谈判,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从57%上升到了65%。 这说明乌克兰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继续抵抗,西方国家觉得可以通过支持乌克兰来消耗俄罗斯,而不用自己亲自下场。毕竟,代理人战争的成本比直接参战要低得多,风险也小很多。 还有国际法和舆论压力这档子事儿。北约过去轰炸南联盟、空袭叙利亚的时候,虽然打着各种旗号,但也没少被国际社会批评。现在要是直接对俄罗斯动手,那就相当于公开侵略一个核大国,这在国际法上是站不住脚的,国际舆论的压力也会让西方国家吃不消。 而且,俄罗斯一直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说北约东扩威胁到了它的安全,这种叙事在一些国家还挺有市场。西方国家要是直接参战,很容易被贴上“侵略者”的标签,影响自己的国际形象。 还得说说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它们希望通过制裁和支持乌克兰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维护自己在东欧的影响力。但它们并不想把俄罗斯逼到绝境,因为那样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全面反击,甚至核战争。 所以,西方国家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既让俄罗斯付出代价,又不至于让局势完全失控。这种战略目标决定了它们不会直接参战,而是会选择支持乌克兰,通过长期的消耗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在刚刚俄罗斯那边传来消息2025年8月6日,俄方媒体突然传出一则劲爆消息:
【15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