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5月,71岁的朱元璋病倒了,不能动弹,可是,想不到在临终之前他却冒天下

底层史观吖 2025-07-26 09:37:44

1398年5月,71岁的朱元璋病倒了,不能动弹,可是,想不到在临终之前他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布了人生最后一条命令:“责殉诸妃”,也就是命令所有的妃嫔们为他殉葬。

朱元璋出生在1328年10月21日,安徽凤阳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原名叫朱重八,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朱世珍和陈氏靠种地勉强过日子。那时候元朝末年,天下乱套,1344年家乡闹饥荒和瘟疫,父母和大哥相继病死,朱元璋只好去当地皇觉寺当小和尚,干些打杂的活计,混口饭吃。寺里也穷得揭不开锅,他没多久就出去乞讨,四处流浪,风餐露宿,吃尽苦头。 1352年,儿时朋友汤和拉他入伙,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从底层士兵干起,凭着打仗猛劲,逐步升职。郭子兴看中他,把养女马氏嫁给他,这门亲事帮他稳固了地位。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管部分军队,1356年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作为基地。他后来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对手,统一江南地区。1368年,他派徐达北伐,推翻元朝,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在位31年,他推行严苛政策,设立锦衣卫监视官员,兴文字狱,大杀开国功臣,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株连上万人灭族。他的分封藩王制度,本想拱卫中央,却埋下内乱隐患。朱元璋一生多疑,杀戮无数,留下暴君名声。

朱元璋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直接管六部,防止臣子专权。他注重农业,推行屯田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但同时严刑峻法,动不动就剥皮实草惩治贪官。经济上,他推广纸币大明宝钞,却因滥发导致通胀,民间怨声载道。军事方面,他设立卫所制,士兵世袭,边防稳固,但后期军队腐化。文化上,他编修《永乐大典》前身,推动科举,却又禁民间私学,控制思想。 朱元璋娶马皇后为正妻,她出身富裕,受过教育,帮他管理后宫和军务,两人感情深厚,马皇后死于1382年,他没再立后宫。朱元璋有26个儿子,分封各地为王,像燕王朱棣镇守北平。晚年,他太子朱标1392年病死,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早年不识字,后来学了些,但政策多出自个人好恶。他恢复元朝影响下的殉葬习俗,本是秦汉后废止的野蛮风气,却在他手里重现,显示其自私一面。史书如《明史》记载,他杀戮功臣达数万,朝野恐惧。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71岁时病重,五月卧床不起,下令所有妃嫔陪葬,这道“责殉诸妃”命令震惊朝野。史载,他后宫妃嫔众多,除马皇后外,有孙贵妃、李淑妃等,共46位陪葬孝陵,其中近40位被迫自杀,多为上吊身亡。只有张美人因女儿年幼获免,其他无子嗣者全数从死。这习俗源于先秦贵族,死后带侍女享用,后遭抨击,秦国前384年废止,两汉后中原王朝彻底禁绝。 蒙古元朝保留此制,如成吉思汗死后40名少女陪葬,朱元璋虽是汉人,却继承此陋习,视作文明倒退,对女性摧残严重。朱元璋有意为之,明知不妥仍下令,体现其残暴本性。执行时,宫人哭号,但无人敢抗,尸体运至陵墓安放。朱元璋此举不为后世称道,反遭诟病,史家认为他文化低加上多疑,导致决策偏激。影响上,明初几代皇帝效仿,如朱棣死后30多宫女殉葬,直到英宗时才废止,历时近百年。

朱元璋死于1398年6月24日,享年71岁,葬南京钟山孝陵,陵园宏大。遗诏指定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朱允炆21岁登基,遵从齐泰、黄子澄建议,推行削藩,削减叔叔们兵权,意图巩固皇权。先从周王朱橚下手,废为庶人,又贬湘王朱柏,逼其自焚。燕王朱棣不满,1399年7月在北平起兵,称“靖难”,假借清君侧名义。朱棣军精锐,建文帝派耿炳文北伐,真定战败;李景隆继任,白沟河大战,朱棣三易战马,险胜。 战事拖三年,朱棣南下破淮河,渡长江,1402年攻克南京。建文帝宫中大火,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自焚,有人说他逃亡海外,成历史谜案。朱棣入京,自称皇帝,年号永乐,迁都北京。他捕杀建文旧臣,方孝孺拒降被杀,株连十族。靖难造成明初动荡,经济凋敝,人口损失大。朱元璋的分封酿成此祸,皇室血腥延续。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