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系统的基础缩写我发现大家老说我爱说缩写,动不动就英文,大家貌似很排斥英文(排斥英文这个事是严重不对的),但有时候缩写是比较清晰表达意义的也可以快速和对接语言相似的人,让对方快速明白你的语言和理解的准确性,那么这一条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基础的电子电气系统方面关于汽车的缩写吧,如果不全大家评论区补充。
VCM / BCM(Vehicle / Body Control Module)VCM这一块,有些厂家定义叫做总控单元,用来统筹发变、底盘模块之间通信的网关,某些时候还要承担部分OTA和整车策略更新的功效。 而BCM一般我们认为是和动力系统或者制动转向没太大关系的,也就是舒适性或者给乘客个提供便利的功能,车灯门锁雨刮玻璃升降座椅电动调整之类的,那么BCM这个通信总线就会显得响应速度没有那么高,BCM这一块的运行速率也就没有厂家愿意拿出来吹牛逼,但你说稳定性的话 又是非常影响客户体验的,所以整体来说这里是今后科普的一个盲区,我会持续说的。
然后就要说到和动力系统和底盘控制这些和人命相关的核心了,TCU / ECU / ESC都是什么呢?ECU(Engine Control Unit)内燃机其实ECU是一个很大一块的领域不是说就一个芯片这么简单,燃油供给、点火时间,各种包括涡轮,都和ECU有关,其实现在电驱动也有ECU或者混动还有叫做MCU的,变速箱的话有专门的TCU,因为前面的engine变成了Transmission也就是变速箱控制器,ESC则是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模块也有很多。那么上述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延迟的容忍度很低,容错能力要求很高,系统要有冗余,Jitter低。
那么其实还有一个最近被提的很高的领域,就是车机系统,如今最大的误解,就是很多人只看到了车机SoC,比如例如高通 8155、海思 AOS、NVIDIA Orin,他们跑的是很快,图像处理也很好,做出来的UI也相当无敌,但他们看不到的是,这些芯片大多工作在非功能安全域(non-safety domain),掉电、卡顿、甚至重启都不会影响车辆行驶本身,而 ECU、ESC、TCU、VCM 等模块控制的是 “车能不能跑、刹不刹得住、打不打得响、会不会失控”。这就是为什么像 ST、瑞萨、NXP、TI、英飞凌等传统“车规芯片巨头”,在工业界始终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因为他们擅长的是EMC抗干扰能力和长期的可靠性,就这两点,就是很多达不到相关标准比如AEC-Q100 / ISO 26262 功能安全等级认证芯片做不到的。
当然,其实还有个标准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AEC-Q104,这个标准意味着对整块 ECU(或系统板卡)的车规级认证标准,强调的是系统模块的集成可靠性,想过这个其实也很难,我看过供电测试的目录和EMC抗干扰的规程,我读了好几天才看的进去,另外结构稳定性尤其是针对强振动也有相关规则。整体针对的是系统级别的热、电、EMC这样的测试,流程也是一大堆,那么有些厂家比如近期的小米汽车,虽然使用的是未过Q100的消费级芯片(高通8295),但整机座舱主控模块通过了 Q104,这个我们怎么理解最为理性呢?其实客观来说,被认为“用消费级替代车规级”这句话说的没错,但并不专业,因为在非安全域本来就没有强制要求 Q100,而且即便退一步讲,芯片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通过AEC-Q104认证这样的系统级合规认证也可以有保障,当然像小米这样的厂家显然和传统Tier1以及欧美车企存在文化鸿沟,我就是老牌车企出身的,我太知道传统厂家经常提的“芯片要先过Q100”有多么重要,但如果抛开使用习惯和行业惯例来说, 小米在法规角度,并没有违反强制标准,而且这一点是不是需要传统厂家跟进去学习,大家也在进行探讨,你看传统厂家大家抨击小米的背后,都在组织会议在学习、对标,只有不明真相的网友,想把小米置于死地或者顺便把同样过了系统级认证但没有使用车规芯片的特斯拉以及比亚迪拉下水的人才会去带这个节奏。
那么其实我认为小米有一个地方没有科普清楚,也存在着一定的责任,就是你的行为虽然是合规合法的,但你改变了行业生态和跃过了传统认知方面的所谓“安全红线”你就应该站出来进行官方角度的系统性解释,但目前我没看到特别细致的,另外,极端环境到底怎么样,其实至少我是暂时不能打包票的,你需要更多方式来进行验证,这种做法是否可持续,从舆论层面还需要解释,是否可持续,取决于它未来在极端使用环境下的用户评价你产品的可靠性表现和售后数据。
最后,回到开头的话题,使用缩写的事情,其实今后在汽车电子电气领域,还有大量的缩写比如CAN、CAN- FD、LIN都是什么,今后我都会讲。 另外,我们鼓励国产芯片突破,我也是强力看好中国今后半导体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帮助用户理解,智能化其实是车辆系统的协调性强大,而不是屏幕多,当然屏幕多,运行流畅UI界面顺畅是系统协调的一种表征,我们不能因为厌恶屏幕而逆这个大趋势去否定一切车辆的智能化,什么叫客观,这就是客观。 另外,要帮助更多人理解,动力和底盘域的芯片强不强,不是它的算力高不高、而是关键时刻能不能“救你一命”,而车机系统虽然容忍度高,但你其实也不能一到冷热切换的恶劣天气下就给我趴窝 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