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定性某个所谓的智能驾驶测试很简单,某平台借安全普及教育和劝导企业慎重对待智能驾驶测试的时机,和官媒下场的大旗,狐假虎威夹带私货的落地体现,理性来说,它的初衷还真不一定是为了攻击某个厂商,但威慑厂商的目的是一定有的,什么叫影响力啊?影响力=威慑力,它又不具备公权力,自然要强调自己的所谓影响力和触达能力,但因为自己水平不足,导致了多个维度的测试疏漏,没有达成威慑厂商的目的,反而把自己变成了跳梁小丑。
官媒的出发点是对的,因为想借助这种所谓的专业平台来科普教育,但信任的对象有待重新审视,因为这种垂直平台由于人员能力问题,导致试验设置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他们试图通过所谓的成绩列表等盘点,硬着凑齐所谓的相同场景给观众暗示成统一变量的模式,实际上变量多到根本不能控制,具体槽点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
真正的有媒体责任的科普,就是应该用全车重度伪装让观众看不出来是什么车企,然后测试多款车均不能实现、或部分实现,然后多次测试,再去下阶段性结论,而不是假么假事儿的又是出成绩单,又是做暗示性对比,然后在文案里又装白莲花说自己没做对比呀,没有啊没有啊 ,这不是装逼是什么呢?
而且这件事,央视完全能摘清楚,人家下场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智能驾驶目前阶段不靠谱,尚需发展而已,各位小伙伴只看到这个阶段,注意智能驾驶的这个用法,规范使用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把本次成绩表现代入到真实评价中,这里面表现好的,不一定好,也可能好,表现不好的,也不一定不好,也可能很好,因为这只是个例的体现,硬凑成了横评的假象而已。
而你这某个平台的这一期节目,就是个伪装成科普和教育的一期夹带私货试图、拉大旗、扯虎皮的方式暗示车企该与你们这个平台改善亲疏远近了,是暗示某车企该做点什么的一种威慑性的综合节目,是一种选择性说真话的媒体惯用方式而已,行业内的人几乎一眼能看穿,别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