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张自忠将军战死,遗体却落到了日军手里,排长郭荣昌知道这件事后,带领部

优优谈过去 2025-07-23 12:07:20

1940年,张自忠将军战死,遗体却落到了日军手里,排长郭荣昌知道这件事后,带领部队与日本大战了两天两夜,终于抢回来张自忠将军的遗骸![凝视] 1940年5月,张自忠率领第33集团军在湖北宜城一带与日军激战,作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他本应在枣阳指挥部统筹全局,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亲自带领1500名士兵渡过襄河,深入日军包围圈。 这不是冲动之举,日军第39师团正从北面压来,如果不能及时阻击,整个战区防线将全面崩溃。张自忠明白,只有他亲自出马,才能稳住军心。 5月15日深夜,部队在方家集准备渡河,张自忠把撤退命令当众撕碎,对官兵说:“国难当头,我辈军人只有以死报国。”当时在场的警卫营长刘家骐后来回忆,将军说这话时,声音很平静,但每个人都听出了其中的决绝。 次日拂晓,日军三个师团近6万人从东、南、北三面合围,张自忠所部被压缩在南瓜店一带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日军的炮弹像雨点般落下,整个阵地被炸得面目全非。 战斗最激烈时,张自忠亲自端起机枪扫射,一发子弹击中他的左臂,鲜血直流,他用绑带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下午2时许,又一发子弹贯穿他的胸膛。倒下前,他还在喊:“给我冲!” 日军第231联队长横山武彦在战后报告中写道:“该部中国军队作战极为顽强,尤其是其指挥官身先士卒,令人印象深刻。”这份报告现存于日本防卫省档案馆。 更让人意外的是日军对张自忠遗体的处理,据当时参战的日军军曹山下正夫回忆,当他们发现张自忠的证件时,横山武彦立即下令停止射击,并要求所有士兵列队致敬。 日军不仅用上好的柏木制作棺材,还将张自忠的所有遗物——包括手表、钢笔、军帽完好保存。他们在陈家集为张自忠设立灵堂,派兵守卫。这在整个中日战争期间极为罕见。 消息传到国军第38师,师长黄维纲立即组织200人的突击队夺回遗体,5月18日深夜,这支队伍冒着日军炮火冲向陈家集。战斗异常惨烈,突击队付出近半伤亡才抢回灵柩。 参与行动的排长郭荣昌发现,日军不仅保存了张自忠的遗物,还在棺木内铺设了日本军毯。更令人吃惊的是,灵堂墙上贴着一张字条:“此为中国大将张自忠之灵位,任何人不得冒犯。” 张自忠的灵柩运回重庆时,沿途百姓自发祭奠,在宜昌码头,一位白发老人跪在路边,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张自忠部队服役,其中两个已经阵亡。 蒋介石亲自主持追悼会,授予张自忠上将军衔,但真正令人动容的,是来自敌人的评价。日本《朝日新闻》刊文称:“张自忠将军的战死,对中国是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战后,一些日本老兵来华祭拜张自忠墓,山下正夫在1985年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虽是敌人,但张将军的勇气让所有军人都感到敬佩。在战场上能遇到这样的对手,是军人的荣幸。” 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在残酷的战争中,什么样的品格能够超越敌我界限,赢得对手的尊重? 张自忠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仇恨而战,而是为了守护而战。即便是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精神的伟大。 如今,张自忠的墓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祭拜,其中不乏日本友人。他们带来的不是道歉,而是对一位真正军人的敬意。 在你看来,战争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英勇赴死的壮烈,还是超越仇恨的人性光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信源: 郭荣昌——百度百科

0 阅读:183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