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忍痛用4吨黄金买荷兰一艘过时挖泥船;但半个世纪过去后,国外却反而

芸霄记史 2025-07-22 14:10:35

1966年,中国忍痛用4吨黄金买荷兰一艘过时挖泥船;但半个世纪过去后,国外却反而重金向中国购买挖泥船,但我们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们只租不卖。   这个“不卖”的决定,背后是我们几代人从屈辱走向强大的底气,而这份底气,在2017年以一纸公告的形式,向全世界正式宣告。   那一年,中国将大型挖泥船列为限制出口的技术装备,这标志着我们的“造岛神器”成了非卖品,只有我们想租的时候,才能租。   2018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莫斯克港清淤项目,就成了我们技术实力的最佳试金石。   当时,国际知名的荷兰公司在项目上进展缓慢,而中国的“天鲲号”一到场,立刻就改变了局面。   这艘巨轮每小时能挖走6000立方米泥沙,效率是荷兰设备的数倍,直接让昔日的老师傅看傻了眼。   乌克兰方面后来算了一笔账,“天鲲号”让整个工程效率提升了三倍,成本还省了将近三成,这就是中国技术的硬实力。   我们的技术优势还不止于挖得快,更在于挖得安全,这一点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里的海底淤泥含有剧毒气体,过去欧洲公司作业时,每年都会发生人员中毒事故,风险极高。   而我们的团队,直接用上了远程操控技术,工人在安全的控制室里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最终,整个高危项目实现了零人员伤亡,我们用技术重新定义了行业内的安全标准。   要说让世界真正认识到中国挖泥船威力,还得是2014年“天鲸号”在南海的作业。   这艘被誉为“亚洲第一”的挖泥船,半年时间就让永暑礁的面积扩大到2.8平方公里,这种改变地图的能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动。   它上面装备的动态定位系统,技术源自航天领域,能让万吨巨轮在惊涛骇浪中稳如泰山,精准度超乎想象。   这些强大能力的根源,在于我们攻克了一项核心技术——铰刀头的材料。   铰刀头是挖泥船最关键的部件,过去我们的技术不过关,磨损非常快。   后来,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发现,在合金钢里加入稀土,能让铰刀头的寿命和硬度成倍提升。   正是这个独门绝技,让我们一举拿下了全球八成以上的铰刀头市场,让国外同行不得不依赖我们的核心部件。   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的起点是多么艰难和屈辱。   1966年,我们为了疏浚天津新港,倾尽所有,用相当于4吨黄金的外汇,从荷兰买回一艘淘汰的二手船。   那艘名为“津航浚102”的船,不仅破旧不堪,效率低下,而且一旦坏了,维修的权力就完全掌握在荷兰人手里。   一个关键的液压阀坏了,对方张口就要15万美元的天价,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面对这种技术讹诈,我们的老一辈工程师没有低头,他们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自己动手,用简陋的铸铁材料,造出了比原装货还耐用的阀门。   正是那段被“卡脖子”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明白,核心技术是国之命脉,永远不能靠别人施舍。   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的攻守之势彻底逆转。   如今的我们,没有选择用同样的方式去封锁别人,而是在非洲吉布提的港口建设中,展现了“授人以渔”的大国格局。   我们出租设备,同时帮助他们培养本土技术人才,这与当年西方国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花费黄金买屈辱,到如今掌握核心技术“只租不卖”,这条路我们走了半个多世纪。   信源:从追赶到超越,百年上航局携大国重器出海中东——澎湃新闻

0 阅读:176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