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1972年,警方押送一个女犯回太原,可一转眼女犯就不见了,远方传来火车的汽笛声,警方朝着飞奔的身影,抬手就是一枪,女犯倒在血泊中。[凝视] 1972年春天,太原火车站站台上响起一声枪响,24岁的宋莲萍应声倒地,血染铁轨。这个曾经的北京知青,在逃亡路上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 宋莲萍生于1948年,父亲是北京某中学语文教师,母亲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她在东城区长大,1968年初中毕业那年,响应号召前往内蒙古兴安盟插队。 到达牧区第三天,宋莲萍就受不了了,住的是四面透风的土坯房,吃的是风干牛肉配奶茶,每天要放羊挤奶。最让她崩溃的是语言不通,当地牧民只会说蒙语。 1968年10月的一个深夜,她偷偷离开知青点,临走时带上了家里寄来的68元生活费,还有同屋姑娘的一件军大衣。她步行20里到达最近的火车站,买了张去山西的硬座票。 在山西天镇县下车后,宋莲萍原本想找份临时工,可没有介绍信,谁也不敢收留她。流浪到第四天,饥寒交迫的她晕倒在九庵庙山门外。 庙里住着81岁的大默和尚,老人家把她背进禅房,熬了碗小米粥。醒来后的宋莲萍谎称自己是孤儿,恳求留在庙里帮忙。 大默和尚年轻时是晋西镖局的趟子手,走南闯北护送过不少货物,他看这姑娘身体条件不错,便教她一些强身健体的功夫。每天凌晨4点,宋莲萍就在后山练习跑桩、跳跃。 两年时间里,她的弹跳力和奔跑速度都有了明显提升,据后来同住的香客回忆,她能从地面直接跳上一人多高的土墙,在房顶上健步如飞。 1970年秋收时节,庙里香火钱攒到了300多元,这笔钱原本准备用来修缮大殿屋顶。一天清晨,宋莲萍卷走了所有现金,消失在晨雾中。 她直奔省城太原,在火车站附近租了间地下室,起初靠给饭馆洗碗度日,每月能挣12元。可这点钱在城里根本不够花,很快就入不敷出。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宋莲萍在货场避雨时,发现守卫换班有15分钟空档。她悄悄爬上一节车厢,撬开木箱后发现里面装满了胶鞋。 第一次得手后,她通过黑市贩子出货,两箱鞋换了120元。这相当于她洗碗10个月的收入。从此她盯上了铁路货运这块肥肉。 宋莲萍专挑夜间作案,目标是那些临时停靠的货车,她身手敏捷,能在列车缓缓启动时跳上跳下。最多一晚上能偷三四个车厢的货物。 1971年夏天,她在太原至大同的列车上发现一节软卧包厢门没锁,进去后看到铺位上有个黑色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两块上海牌手表、一台照相机,还有厚厚一叠现金。 这次大收获让她得意忘形,第二天就戴着其中一块手表去饭馆吃饭,被精明的老板娘认出是赃物。虽然她及时脱身,但已经引起了警方注意。 太原铁路公安处成立专案组,通过销赃渠道顺藤摸瓜,他们发现这个神秘女贼出手的货物种类繁多,从日用品到贵重物品都有,而且从不在同一地方销赃两次。 1971年12月,宋莲萍在宁武县一个收购站销赃时被便衣民警认出,她察觉不对劲后撒腿就跑,民警在后面紧追不舍。追逐中她展现出惊人的奔跑速度和跳跃能力。 最终在一处死胡同里,宋莲萍被四名民警围住,审讯室里,无论民警怎么问,她都一言不发,只是死死盯着窗外。 押解途中路过太原站时,她听到熟悉的火车汽笛声,趁民警不备,她用一个巧劲挣脱了手铐,向站台飞奔而去。 就在她即将跃上一列正在启动的货车时,押解民警被迫开枪,子弹击中了她的后背,她重重摔在铁轨旁,再也没能站起来。 清理遗物时,警方在她的住处搜出87块各类手表、5台相机,还有大量现金。保守估计,这些赃物总价值超过2万元。 消息传到天镇县九庵庙,大默和尚老泪纵横,他让徒弟在大殿里设了灵位,连续七天为这个误入歧途的姑娘念经超度。 宋莲萍的父母是在1975年才接到公安部门通知的,这些年他们四处打听女儿下落,甚至去内蒙古找过好几次。得知真相后,两位老人抱头痛哭。 据统计,1968到1972年间,全国有数万知青因各种原因擅自离开农村。他们有的回城投靠亲友,有的在外流浪打工,还有极少数人像宋莲萍一样走上了犯罪道路。 如果当年宋莲萍能坚持下来,或者哪怕给家里写封信,或许一切都会不同。那个年代虽然艰苦,但也有很多知青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有的考上大学,有的成为当地骨干。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人生的岔路口,宋莲萍的悲剧提醒我们,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选择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果你是当年的知青,在陌生环境中感到绝望时会怎么办?如果身边有人想要走极端,你会如何劝导?说说你的看法吧。 信源: 道法网——70年代女飞贼宋莲萍:拜老僧为师,轻功了得却爱盗窃,24岁被枪决
“砰!”1972年,警方押送一个女犯回太原,可一转眼女犯就不见了,远方传来火车的
优优谈过去
2025-07-22 14:06: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