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冰心发文暗讽林徽因“生活不检点,成天让男人围着她转,简直是伤风败俗”,林徽因知道后,送给冰心一份礼物,让冰心怒不敢言,从此,2人交恶近半个世纪。 林徽因不光长得漂亮,肚子里的学问也扎实,性子还特别鲜明,年轻的时候她去欧洲、美国留过学,不管是文学、建筑学还是艺术,都有很深的研究。 1930年,她跟丈夫梁思成从东北大学调到北京工作,在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安了家。 每到周六下午,不用谁特意招呼,好些学问大的、有名望的人就往这儿凑,大家喝着茶,聊着天,交流学问。 胡适、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这些都是常客,连外国朋友像美国历史学家费正卿夫妇也常来。 每次聚会,林徽因都是核心,她懂得多,说话有条理,口才还好,让在场的人都打心眼儿里佩服。 大家一聊就忘了时间,散的时候总恋恋不舍,盼着下回再聚,日子一长,林徽因的茶会名气越来越大,学界和文化界都挺关注。 冰心比林徽因大4岁,俩人是福建老乡,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和梁思成还是清华的同班同学,住一个宿舍,关系铁得很。 当年在美国留学,两家人常一块儿出去玩,交情不浅,冰心跟林徽因一样,都是早早就在文学界出了名的才女,但俩人走的路不太一样。 林徽因更像个自由文人,想写就写,想研究建筑就去跑田野;冰心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深,慢慢往革命那边靠,尤其喜欢写“问题文学”,总想着用文字表达革命的热情。 在冰心眼里,聚在林徽因茶会的这些学问家们,日子过得空虚,身上看不到一点革命的激情和民族大义。 于是她就以这个茶会为蓝本,写了篇叫《我们的太太客厅》的小说,小说里写的“我们的太太”是社交圈里的名人,十六七岁时尤其娇艳,还不怎么喜欢别的女人,觉得中国女人保守、琐碎。 客厅里除了这位太太,还有个改了英文名的中国佣人、女儿彬彬,另外就是一群客人: 科学家陶先生、哲学教授、文学教授,一个叫柯露西德的美国女艺术家,还有个“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 这诗人头发梳得光溜溜分两边,脸白净,鼻子高,嘴唇薄,态度潇洒,看人的时候眼神带点情意,活脱脱一个“女人的男子”。 这诗人还微微弯腰,捧着太太的指尖轻轻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到你,都如同看到一片光明的彩云”,太太笑了笑抽回手,又跟后面的文学教授握手。 书里这些人是一群自命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教授,过着跟冰心这样激进的文学青年完全不同的生活,而那位自视甚高的太太,更是被当成了罪魁祸首,该被好好批判。 虽说小说是编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写的就是林徽因的“太太客厅”。 哲学家金岳霖就直截了当地说,这小说还有别的意思,像是在说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不知亡国恨”。 说白了,冰心就是借着这小说讥讽调侃客厅里的人,更深一层是在指责他们,“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都快亡了,他们却一点民族大义和爱国心都没有。 林徽因正跟梁思成在山西大同等地考察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她看到这小说时是什么反应,没留下文字记载,但她回北京后,让人给冰心送了一坛子山西老陈醋。 这举动可太有意思了,谁都能看出她心里的不痛快和火气,可又做得特别巧妙,既显得自己挺大度,又让冰心酸溜溜的,想反驳都找不着合适的话。 冰心的作品带着理想主义,她拿着“革命激情”当尺子,把林徽因他们的学术交流说成是精神空虚,却没看到这些人在乱世里为了保住文化遗产付出的努力。 林徽因人让人尊敬,不是没道理的,她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开拓者之一,跟梁思成花了15年时间,跑遍全国考察了2000多处古建筑。 还写出了《中国建筑史》,战火纷飞的时候,她把那些珍贵的古籍和图纸看得比命还重,就为了把文化传下去; 写文章也有自己的风格,《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到现在还被人念叨。 再看看林徽因的家人,那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她父亲林长民是近代有名的外交家和教育家,五四运动里他积极发声,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后来为了支持北伐,奔走操劳,1925年在郭松龄反奉战争里丢了性命,用命践行了对国家的忠诚。 她弟弟林恒,本来是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学生,抗战打响后,放下书本去当飞行员,考进了空军军官学校。 1941年在成都空战里,他驾驶战机跟日军拼命,最后壮烈牺牲,那时候才23岁,用年轻的生命保卫国家。 对比之下,冰心虽然喊着革命口号,写文章抒发激情,可她和家人都没经历过林家这种用生命去践行家国大义的考验。 林家的忠烈不是嘴上说说,是一代代人用鲜血和行动堆出来的,这种精神的重量,不是光靠写文章就能比的。
1933年,冰心发文暗讽林徽因“生活不检点,成天让男人围着她转,简直是伤风败俗”
断代史鉴
2025-07-22 00:21:15
0
阅读:52
用户10xxx46
两个大小姐互掐,当时的人都是吃瓜看戏,我们后辈就别评论。大小姐自然有大小姐脾气,怼天怼地怼空气遇到不投契的同类互掐是必然的。
用户54xxx63
都是楷模,巾帼,不必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