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缅甸丛林,七位年轻姑娘,和远征军的战士们走在一起,拼命的赶路。 她们是军统星子训练班出来的,之前还是在教室里读着“之乎者也”的学生,现在却成了远征军里的译电员,背上的电台沉甸甸的,比书包沉多了。 她们能跟着远征军来缅甸,纯属机缘巧合,最开始远征军要入缅作战,指挥官是陈诚,可陈诚和戴笠不对付,俩人见面都没好脸色,军统自然没打算派人跟着掺和。 谁知道没过多久,陈诚卷进了一件和美国方面有关的案子,听说还牵扯到要推翻蒋,这事一出,陈诚肯定没法再指挥远征军了,换成了杜聿明。 戴笠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安排人手跟着远征军出发,这群星子训练班的女学员就这么被选中,成了译电员,跟着大部队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远征军在缅甸打得那叫一个憋屈,本来想着和美军、英军联手,好好教训一下日军,可三方各有各的想法。 美国人想的是自己的利益,英国人总打着小算盘,配合起来磕磕绊绊,没打多久就落了下风,最后没办法,只能撤退。 孙立人带着新38师往印度方向撤,这七个女译电员就跟在队伍里,那时候的撤退,简直就是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逃命。 日军早就把主要的交通要道给占了,推进的速度比撤退的远征军快多了,就像饿狼盯着猎物似的,紧追不舍。 一路上,日军时不时就来个突袭,冷不丁就从旁边的树林里冒出来,枪声一响,队伍里就有人倒下。 士兵们身上的弹药越来越少,粮食也快吃完了,好多人饿得头晕眼花,还有的人染上了丛林里的怪病,走着走着就倒在路边起不来了。 这七个姑娘也不好受,她们不像男兵那样体力好,一路走下来,脚上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疼得钻心,可谁也没喊过一声累,手里的电台始终紧紧护着。 走到印缅边境的当坡时,天已经擦黑了,大家正想找个地方歇歇脚,突然,“砰砰砰”几声枪响,日军突然出现,把电台给围住了。 掩护的士兵反应也快,立马端起枪还击,可架不住日军人多啊,而且咱们的士兵早就弹尽粮绝了,没一会儿,身边的掩护人员就一个个倒了下去,没了声息。 七个姑娘被日军追到了一个山坡上,往前看,是密密麻麻的日军,黑洞洞的枪口对着她们;往后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底下雾蒙蒙的,看着就吓人。 她们你看我,我看你,眼里没有害怕,为了不让电台落到日军手里,大伙儿赶紧动手,拿起石头、枪托,对着电台猛砸,“哐当”几声,电台就成了一堆废铁。 然后,她们整了整身上破烂的军装,每个人都深吸一口气,朝着祖国的方向,用力喊了一声 “中华民国万岁!” 有的姑娘拉响了手里的手雷,“轰隆”一声,火光冲天;有的姑娘转身就跳下了悬崖,身影很快就消失在浓雾里。 没一个人犹豫,没一个人想着当俘虏,那个最年轻的姚姑娘,才十九岁,手里的手雷没响,她就那么直直地跳了下去,摔在崖下,四肢都断了,疼得她浑身发抖,却硬是没哼一声。 四天后,缅甸的克钦族游击队路过,发现了她,克钦族和咱们中国关系好,一看是中国的女军人,赶紧把她抬到临时营地,想办法救治。 可她伤得太重了,说话都费劲,断断续续地把她们遇到的事说了说,没多久就咽了气,眼睛都没闭上,估计是还惦记着没能回到祖国。 后来,军统在成立纪念日那天,给这七个姑娘开了个隆重的追悼会,军统里唯一的女少将姜毅英亲自来致祭词,她站在台上,说着说着就哭了,台下的人也都红了眼眶。 姜毅英还让人在重庆漕丝厂她办公室的窗外,种了七枝连根的美人蕉,军统的人都叫这花“七姐妹花”,说这花就像那七个姑娘,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那个姚姑娘个子挺高,鼻梁也高,留着短卷发,笑起来特别灿烂,眼睛亮得像星星,谁能想到这么个爱美的姑娘,会有这么惨烈的结局。 当时远征军撤退的时候,整个局势就糟糕透了,日军装备比咱们好,又熟悉地形,加上中美英三方配合不力,指挥混乱,撤退路上简直是步步惊心。 当坡的伏击,不过是这场大溃败里的一个小片段,可就是这个小片段,把战争的残酷赤裸裸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以前一提军统女特务,好多人就皱眉头,觉得她们净干些偷偷摸摸的事,可这七个姑娘不一样,她们当初参军,就是抱着救国的心思。 她们的身份是特殊,可在保家卫国这事上,和前线那些扛枪打仗的士兵没区别。 她们喊着口号赴死的样子,让人一下子就想起了狼牙山五壮士,都是弹尽粮绝,都是宁死不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人能站出来,不是他们不怕死,是他们更怕当亡国奴,更怕看到国家没了。 以前老有人说“女子不如男”,可这七个姑娘用自己的命证明了,到了危难的时候,男女都一样有骨气。 (信源:抗战中跳崖殉国的军统“七姐妹花”——海外网)
1942年的缅甸丛林,七位年轻姑娘,和远征军的战士们走在一起,拼命的赶路。 她们
断代史鉴
2025-07-22 00:17:3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