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伪军一师长派人给粟裕送了一包烟。粟裕不解,以为是敌人送礼,便饶有兴致地打开烟盒。谁知里面有张纸,看了内容后粟裕冷汗直冒,立马下令:“全军集合!” 1942年,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新四军在苏中跟日伪军斗得你死我活。粟裕当时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手底下管着好几块根据地,日伪军天天想着怎么把他们连根拔起。那年头,日军搞什么“清乡”,伪军也跟着瞎掺和,围剿、伏击没少干。新四军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情报这一块,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让人睡不着觉。 11月的一天早上,一个骑兵急匆匆跑来,说是“施先生”送了包烟给粟裕。这“施先生”就是日伪军师长施亚夫,手下管着不少伪军。粟裕接过烟,心想这家伙搞啥名堂?敌我双方打得头破血流,送礼可不是啥好兆头。他也没多想,随手打开烟盒,打算瞧瞧里头有啥玄机。结果一看,烟盒里塞了张纸条,上头没写字,就画了个耳机和电台线的图,画得还挺细致。 粟裕盯着这纸条,脑子一下就炸了。他不是愣头青,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啥阵仗没见过?这耳机和电台线,分明在暗示新四军的电台出事了!那时候,电台可是部队的命根子,指挥调动全靠它。要是通讯让敌人截了或者破了密码,那新四军可就悬了。粟裕没敢耽误,立马下令全军集合,得赶紧把这危机掐了。 第一步,粟裕让人把所有电台都关了,进入啥也别发的状态,免得敌人再偷听。第二步,他派骑兵连出去,把刚从后方开会回来的几个大干部追回来。那队人里有叶飞、管文蔚这些骨干,正沿着运河东岸走,差点就撞进日军的埋伏圈。骑兵连跑了一夜,总算在第二天凌晨追上了,把人带回根据地,算是捡回一条命。 光堵漏洞还不行,粟裕知道得挖出根儿。他让人把电报科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在墙角夹层里找到一本日军的军用密码本,上头还印着“陆军第五通信队”的字样。这下真相大白,电报科长张文昌有问题。张文昌是长征过来的老兵,资历不浅,可他妹妹被日军抓了,他扛不住压力,就叛变了,把电台频率和部队动向都卖给了敌人。好几次伏击,都是他捅的篓子。 查清楚后,第二天中午,张文昌被带到营区后头的松林里,执行了军法。没啥仪式,也没声张,就那么处理了。粟裕心里清楚,这事不能拖泥带水,电报科要是再出纰漏,整个部队都得搭进去。之后,他把电报科重新收拾了一遍,定下死规矩,确保以后不出这种岔子。 再说这施亚夫,他可不是一般的日伪军师长。这家伙其实是咱们的地下党员,潜伏在敌人堆里,专门给新四军通风报信。这次香烟盒的事,就是他冒死送来的警告。那张纸条上的耳机图案,是他想办法提醒粟裕,电台有危险。之后几年,他还干了不少大事,帮新四军躲了好几次埋伏。到1945年,他带着部队起义,彻底回到新四军这边,一直到抗战赢了。 香烟盒这档子事,不光救了新四军的高级干部,还让粟裕意识到电台安全有多重要。之后他把保密工作抓得死死的,再没出过类似问题。后来打苏中战役,他带着部队立了不少功,成了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施亚夫呢,抗战后还为国家干了不少事,活到2010年才去世,96岁,也算高寿了。这事一闹,通讯安全成了新四军的头等大事,再没人敢马虎。 1942年,一包烟差点要了新四军的命,也多亏粟裕和施亚夫的配合,才化险为夷。这段往事听着刺激,其实是抗战英雄们用命拼出来的。今天的和平多不容易啊,大家有啥想法,欢迎在底下留言聊聊。你对抗战的历史咋看?有啥感触没?咱一块儿唠唠呗!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