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就轻地说自己未经请示就抽了日军大佐才能抽的烟。而陈赓旅长表示:“没啥,打赢了,我照样记你大功!” 1937年10月,日军攻下石家庄后,野心勃勃地扑向山西,直奔娘子关。这地方是晋东的咽喉,丢了就麻烦大了。八路军129师接到命令,得赶紧把日军堵住。师长刘伯承瞅准了七亘村南边一条窄路,两边是陡坡和深沟,地形绝佳,适合打伏击。当时陈赓带着386旅负责前线,麾下有771团和772团。王近山是772团副团长,年轻气盛,早就憋着一股劲要干票大的。 日军这时候挺嚣张,仗着装备好、人多势众,辎重队拉着粮食、弹药大摇大摆往前走。八路军这边呢,枪少弹缺,全靠脑子和胆子跟敌人硬碰。刘伯承和陈赓合计着,得找机会给日军点颜色瞧瞧。可计划还没完全定下来,王近山就等不及了。 10月25日晚上,王近山带着772团五个连偷偷摸到七亘村南边的山坡上埋伏好。战士们藏在灌木丛里,大气不敢出,等着日军自投罗网。26号早上,日军辎重队果然来了,脚步散漫,完全没防备。王近山盯着敌人的动静,心里盘算着时机。他没时间请示,也没想那么多,反正机会就在眼前,不打白不打。 天刚亮,他就下令开火。枪声一响,山谷里乱成一团。日军猝不及防,军官刚想组织反击就被打懵了。八路军趁乱猛冲,拼刺刀、扔手榴弹,硬是把日军压得抬不起头。战斗打了俩小时,日军扔下三百多具尸体,剩下的吓得四散跑了。王近山这边伤亡不大,十来个人受了伤,算得上是大胜仗。战利品也不少,三百多匹马、粮食、武器,收拾了一整天才弄完。 仗打赢了,王近山却有点慌。他知道自己没请示就动手,按规矩是要挨批的。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找陈赓认错,顺便带上点“诚意”——从日军那儿缴来的高级香烟。这种烟可是日军大佐才抽得起的,平时八路军哪见过这玩意儿。他心里打鼓,不知道陈赓会咋收拾他,毕竟擅自行动不是小事。 到了陈赓那儿,王近山有点不好意思,把香烟递过去,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没请示就抽了日军大佐的烟,想先把话说得轻点。谁知陈赓压根没生气,接过香烟就乐了,还拍着他的肩膀说:“没啥,打赢了,我照样记你大功!”这一下,王近山悬着的心算落地了。 王近山这人,出身苦得不能再苦。1915年,他生在湖北红安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15岁那年,他受够了苦日子,跑去参加红军,从此跟革命绑一块儿了。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他哪儿都冲在前头,靠的就是一股不要命的劲儿。1937年,他才22岁,就当上了772团副团长。战士们叫他“王疯子”,不是说他疯病,而是佩服他打仗那股狠劲。后来,他还打过抗美援朝,1955年熬成中将,一路全是硬仗堆出来的功劳。 陈赓比王近山大12岁,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家里条件比王近山好点。他早年参加北伐,后来还跑去苏联学过军事,脑子活得很。抗战时,他带着386旅,没少给日军添堵。陈赓这人有个特点,看人准,用人狠,对王近山的冲劲特别欣赏。他知道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王近山这次没请示是冒了险,但结果摆在那儿——干得漂亮,值了。 陈赓不是光会打仗的主儿,他还懂人心。王近山请罪时那点小心思,他一眼就看透了,但没点破。相反,他用一句“打赢了,我照样记你大功”把事儿定了,既保住了王近山的面子,也鼓了全旅的士气。后来解放战争,他还指挥过中原、西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搞国防建设,一辈子功劳不比谁少。 七亘村这场仗,表面看是王近山的一次冒险,其实背后是八路军将领间的信任在撑腰。王近山敢干,是因为他知道陈赓不是那种死板的人;陈赓敢保,是因为他信王近山的本事。这场胜利不光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也让部队上下明白一个道理:战场上,胆子和脑子缺一不可。
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
混沌于浮云
2025-07-14 18:57:26
0
阅读: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