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18日,董其武正在商议绥远起义部署,特务头子张庆恩带着十几个手持武器的手下闯了进来,气势汹汹的说:“你要是投共军,别怪我不客气。” 1949年,中国内战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1月,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给了国民党沉重一击。到了9月,西北战场也基本尘埃落定,解放军兵临绥远,国民党大势已去。可绥远这块地方不一样,它地处西北咽喉,战略位置关键,6.5万军队要是能起义投诚,对解放战争就是锦上添花。所以,董其武和傅作义的决定,不只是个人选择,更是历史关头的大手笔。 董其武,1899年出生在山西河津,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受了点民主思想的熏陶,立志干点大事。1919年,他加入太原的学生兵团,学了点军事本事。1924年,他投奔国民革命军,跟着北伐军南征北战,后来到了傅作义手下。抗战爆发后,他打过长城抗战、百灵庙战役,1937年当上中将,带着第102师参加平型关战役,跟八路军并肩作战。1946年,他坐上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的位子,手握军政大权。到1949年,眼看国民党不行了,他跟傅作义一合计,决定带着部队起义,投向解放军。这家伙不光有军事头脑,还有一股子为国为民的劲儿。 傅作义,1895年出生在山西临猗,家里也不富裕。1910年考进保定军校,算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1927年加入国民党,北伐、中原大战都露了脸。1930年代,他在绥远挡住日本侵略,1936年打退了德穆楚克栋鲁普的进攻,保住西北门户。抗战中,他指挥过察哈尔战役、太原战役,1940年还拿下五原战役。1945年,他当上第12战区司令,管着热河、察哈尔、绥远。到了1949年,他看清国民党没戏,主动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又帮着董其武筹划绥远起义。这人打仗厉害,识时务更强,是个关键时刻能扛事儿的角色。 张庆恩这号人物,资料不多,但身份明确——中统特务头子,国民党死硬派的手下。1949年,国民党高层眼看大势已去,就派这些特务四处搞破坏,妄图拖延解放军的脚步。张庆恩就是奉命来绥远捣乱的,带着十几个武装手下,专门盯着董其武和傅作义。他不是啥正面人物,就是个听命行事的鹰犬,靠威胁和暴力干活。可惜,他低估了董其武的决心,也没料到起义的势头已经挡不住。 1949年9月18日,董其武和傅作义正在包头紧锣密鼓地安排起义细节。这时候,张庆恩带着一帮武装特务突然闯进来,摆明了要搞破坏。他威胁说要是投解放军就别怪他翻脸。这不是开玩笑,手下十几条枪随时可能擦枪走火。董其武和傅作义没慌,靠着自己的威信和警卫的快速反应,把张庆恩的气焰压了下去。特务们见势头不对,只能悻悻离开。这场对峙虽然短,但惊险万分,直接关系到起义能不能顺利推进。 其实,张庆恩这次闯入只是特务行动的一部分。早在8月,军统头子毛人凤就下令绥远特务搞乱起义。赵思武这家伙,军统出身,计划了好几招:有次想在傅作义视察部队时用重机枪扫射,结果被警卫发现,枪还没响就废了;还有次打算夜里暗杀董其武,也被巡逻部队堵了个正着。这些阴谋一个接一个破产,说明董其武和傅作义早有防备,部队的忠诚度也够高,特务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熬过了18日的危机,9月19日绥远起义正式成功。董其武带着孙兰峰等37个将领签下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解放军领导。6.5万部队、120万老百姓就这么和平过渡,没打一枪一炮。这事儿干得漂亮,不光保住了绥远,还给其他地区的和平解放开了个好头。解放军很快就整编了这些部队,西北战场彻底稳了。 起义后,董其武的部队改编成解放军第36军,他当上第23兵团司令员,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修机场、搞后勤。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干到全国政协副主席,1989年去世,活了90岁。傅作义呢,1949年当上水利部长,管了好多年水利工程,1974年去世,79岁。张世珍是起义中的功臣,多次挡住特务阴谋,后来也去了朝鲜战场,1955年拿了少将军衔,可惜1956年就病逝了,才51岁。这些人的命运,跟绥远起义紧紧连在一起。 绥远起义不是小打小闹,它直接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西北这块战略要地和平解放,省了多少兵力物力,还给新中国站稳脚跟添了砖加瓦。董其武和傅作义的抉择,不光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政治上的远见。他们的部队后来成了解放军的一部分,证明起义不是投降,而是新生。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军第312师迅速溃败,敌师长李长亨被俘。干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