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老山地区炮火声在山林中响彻云霄,139师416团3营炮兵连的战士哈能春在越军密集的炮声中他一次又一次的穿梭在战场上。将阵地上受伤的战士抢运到后方,在运送最后一名伤员时,敌军的一发炮弹向哈能春呼啸而来。 哈能春,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在1986年10月的老山战场上留下了让人永远忘不了的痕迹。他是139师416团3营炮兵连的一名战士,当时正值中越边境的老山防御作战最激烈的时候。那场仗打了整整五年,从1984年一直到1989年,咱们中国军队守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老山地区,跟越军拼了个你死我活。哈能春就在这炮火纷飞的日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写下了一段让人敬佩又心疼的故事。 哈能春是云南本地人,出生在个小山村,具体是哪里已经查不到太多资料了,但可以肯定,他是那种典型的农村娃,家里不富裕,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他生于1960年代初,算下来,1986年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岁,正是一个人最有劲儿的年纪。他参军的时间大概是1980年代初,那时候国家边境不太平,征兵号召一出,很多年轻人就报名上了前线。哈能春也不例外,带着一股子热血,穿上了军装,加入了139师416团3营炮兵连。 炮兵连这活儿可不轻松,得扛着炮弹、架着火炮,时刻准备支援前线。哈能春个子不高,但干活麻利,战友们都说他力气大,心眼儿实。平时训练的时候,他话不多,可一旦上了战场,那股子拼劲儿就出来了。他不是那种天生就想当英雄的人,就是个普通兵,但关键时候,他比谁都豁得出去。 老山战役起因是中越关系恶化,1979年咱们跟越南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后,边境就没消停过。到了1984年,越军开始频繁骚扰老山地区,这地方是云南的战略要地,地势高,守住了就能控制周围一大片区域。中国人民解放军自然不能让步,于是派部队驻守,139师就是其中一支主力部队。 1986年10月,战斗进入白热化,越军集中火力猛攻老山前沿阵地。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咱们阵地上砸,山沟里全是硝烟和爆炸声。那时候,3营炮兵连的任务是支援步兵,给前线提供火力掩护。可越军的炮火太猛,阵地上的伤员越来越多,前线急需有人把伤员抢运下来。医疗条件有限,后方救护站离得又远,救人就得靠人力扛、背、抬。 那天,哈能春本来是在炮位上干活,负责搬运炮弹、调整火炮方向。可看到前线伤员一批批倒下,他坐不住了。阵地上的兄弟们,有的腿被炸断,有的满身是血,躺在那儿喊都喊不出声。哈能春跟连长请了命,说自己跑得快,愿意去救人。连长一看他那眼神,知道拦不住,就点了头。 从阵地到后方救护点,来回得有几百米,路上全是炮弹坑和碎石,越军的炮火还没停。哈能春啥也没多想,脱下厚重的军装,只穿个单衣就冲了出去。他第一个背回来的,是个肚子被弹片划开的步兵,那人疼得直哼哼,可哈能春硬是咬着牙把他扛到了后方。医护兵接手的时候,他没停下,转身又跑回了阵地。 一次、两次、三次……他就这么来回跑,每次背上一个伤员,身上就多一层汗和血。战友们后来回忆,说哈能春那天的样子就像不要命似的,炮弹在旁边炸开,他连头都不低一下。有一次,一发炮弹就在他跑过的地方炸了,。首先是土石飞溅,差点把他掀翻,可他爬起来拍拍土,又接着跑。 到最后,阵地上的伤员差不多都救下来了,就剩最后一个兄弟还躺在战壕里。那是个年轻的机枪手,腿被炸得血肉模糊,动都动不了。哈能春喘着粗气,跑过去把他背起来。那一刻,越军的炮火突然加剧,一发炮弹直冲着他们飞过来。爆炸声响彻山谷,哈能春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那个机枪手,自己却被炸得血肉模糊。 战友们冲上来时,他已经没气了。那一刻,大家伙儿都红了眼,可战场上没时间哭,只能咬着牙继续作战。后来,那个被他救下的机枪手活了下来,逢人就说,要不是哈能春,他早就没命了。 哈能春牺牲的时候,才二十多岁,连个媳妇都没娶,更别提孩子了。他家就他一个儿子,爹妈听说这事,哭得差点没背过气去。可他们也没怪国家,觉得儿子死得值,毕竟他救了那么多人。部队后来给他追记了功,评了个烈士,可这些荣誉对一个没了命的人来说,又能算啥呢? 老山战役打了五年,咱们守住了阵地,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像哈能春这样的战士,默默无闻地倒下,名字都没几个人记得。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边境才有了安宁,后人才有了太平日子过。他的故事,不是啥惊天动地的传奇,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小伙,在关键时候站了出来,用命换了战友的命。
1986年10月,老山地区炮火声在山林中响彻云霄,139师416团3营炮兵连的战
思绪永恒
2025-06-30 16:52:18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