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河南一清洁工收到了彭德怀元帅亲笔写的请柬,坐着英雄专列前往北京。在中南海,毛主席握住了他的手:“没想到你还活着!” 郑州街头飘着细雨,政府招待所里那位总是佝偻着背擦地的清洁工,这天早上照旧提着水桶往走廊走。灰布工装袖口磨得发亮,胶鞋底沾着泥浆,任谁看都是个普通勤杂工。 谁也没注意报纸角落那则寻人启事,更想不到这个四平八稳干活的中年汉子,就是朝鲜战场上那个带着八个人打瘫十一辆坦克的传奇班长。 这个叫雷宝森的汉子生在豫南穷窝子里,五岁就没了爹,娘带着三个娃住破庙。那年冬天冷得邪乎,娘把俩闺女卖给外乡人换了半袋苞谷面,没过几天自己也没熬过去。 6岁的小宝森裹着草席给娘守灵,饿得啃庙里供桌上的蜡烛,后来被雷老汉捡回家,才算有了口热乎饭吃。16岁跑到郑州讨生活,在饭馆跑堂时遇到几个神神秘秘的客人,从此跟着他们开始干革命。 1951年的朝鲜山沟里还结着冰碴子,志愿军234团9连4班九条汉子趴在七峰山坳里m雷宝森摸着腰间最后两颗反坦克手雷,眼睛盯着山下那条羊肠小道。 上头交代得明白,要把美国人的铁王八拦在这儿,可全班就一杆火箭筒,剩下的全是土造家伙。老雷带着弟兄们忙活半宿,在显眼处堆了假掩体,真埋伏点藏在三丈高的断崖后头。 天刚擦亮,美军第三师的铁甲车就轰隆隆开过来,打头阵的坦克刚拐进山道,老雷瞅准机会一挥手,火箭筒拖着火尾巴就扑过去了。 头车履带哗啦散架,屁股后头那辆想掉头逃跑,被反坦克雷炸得油箱直冒黑烟。12辆坦克在窄道上挤成沙丁鱼罐头,机枪组卡着山腰扫射步兵,突击组不要命地往下冲。 老雷带着人专挑坦克瞭望死角下手,手雷专往履带和发动机舱招呼。半个钟头不到,山沟里躺了十一辆冒烟的钢铁棺材,九个人连油皮都没蹭破。 庆功酒还没喝上,美国大兵就发了疯似的报复,七峰山阵地反复争夺十几次,最后全连打得就剩十来个人。老雷把最后一个伤员推下山坡,自己抄起铁锹跟美国兵肉搏。 混战中脚底打滑,整个人栽下三十多米深的悬崖。战友们举着火把找了两天两夜,只在石头上捡着块带血的破布条,追悼会上给他供了碗白酒。 哪知道朝鲜老乡采药时发现个血葫芦似的人挂在树杈上,抬到野战医院时军医都摇头。命大的老雷愣是挺了过来,就是左腿骨头碎成了渣,后背嵌着七八块弹片。 53年回国那会,档案上写着“终身残疾”,民政局的干部问他有啥要求,他摆摆手说能给口饭吃就行。就这样去了招待所当清洁工,每天扫完二十个房间,就蹲在锅炉房门口抽旱烟。 日子一晃过了四年,招待所订的《人民日报》上突然登了寻人启事,所长拿着报纸找他问话,老雷瞅着照片上那个年轻军人直摆手:“重名重姓的人海了去,俺就是个扫地的。” 直到军区来了调查组,翻出他藏在床底的军功章,大伙儿才知道锅炉房的老雷头,就是战史上那个零伤亡打坦克的神人。 57年国庆节前,老雷收到个烫金请柬,彭老总亲笔写的字,坐着英雄专列到了北京城,中南海里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不放。 后来授勋大会上,军史专家拿着当年战场记录本念叨:七峰山反坦克战例写进了军校教材,美军档案里管那场仗叫“东方魔鬼峡谷”。老雷站在台上直搓手,心里惦记着招待所走廊还没拖完的地。 信源:追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雷保森-驻马店网——驻马店新闻网——驻马店唯一重点综合新闻网站.驻马店网.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5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