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脱下长衫盖在了女尸身上,并且将女尸挪到一旁安葬,谁知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马铎,字伯谦,1392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家里穷得叮当响,祖上靠读书混日子。他爹马文渊当过县教谕,教出一堆读书人,乡里人都挺敬重。马铎小时候就聪明,五岁开始认字,七岁背熟《诗经》《论语》,十岁啃八股文,科举底子打得扎实。他跟着南昌有名的张子厚念书,经史子集样样通,尤其是策论写得漂亮。家里书房常年墨香扑鼻,他熬夜读书是常态。马铎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像《江山秋望赋》就很出名,赣江秋景被他写得活灵活现,乡里文人抢着抄。他脾气好,爱帮人,邻里都说他靠谱。1411年春,二十二岁的他背上行囊,告别爹娘,去京城赶考,带着家族的希望和报国的念头。 1411年春,马铎走在赶考的官道上,那天太阳毒得很,路边桃花开得正艳。他一身青衫,走得满头大汗。半路上到了一片荒地,路窄得要命,尘土呛人。忽然看到路边有东西,走近一看,是具女尸,衣服破得不成样,晒了好几天。他停下来,四下没人,安静得瘆人。他叹了口气,脱下长衫盖在尸体上,又找了个古冢,把尸体挪过去埋了。这事干完,天都快黑了,他擦擦汗,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天黑透了,附近连个村子都没。他正犯愁,远远瞧见林子里有光,赶紧过去,发现是个破草舍。他敲门,一个年轻少妇开了门,穿着朴素,问了几句就让他进去歇脚。屋里就一张桌子几把凳子,油灯昏昏沉沉。他喝了点水,睡在硬邦邦的木板上。第二天早上,少妇笑着送他走,说了句“金榜题名”。他谢完刚走几步,回头一看,草舍没了,空荡荡一片,他愣了半天才回过神。 路上又经过一片田地,一个挑柴的妇人拦住他,扔出一句对联:“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马铎想了半天没对出来,想让路时,妇人也不见了,田里空得像啥都没发生过。 马铎到了京城,参加1411年的科举。先过了会试,挤进殿试名单。殿试那天,金殿上气氛严肃,皇帝朱棣盯着底下人,主考官看了马铎的卷子,夸他文章写得有劲,策论讲得深,推荐他当头名。宰相白云庆想把女儿嫁给另一个考生林志,提议让皇帝亲自定状元。朱棣叫来马铎和林志,出题考对联:“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马铎想起路上那句对联,答:“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朱棣点头,又问:“风吹不响铃儿草。”马铎接:“雨打无声鼓子花。”两句对得齐整,朱棣拍手叫好,林志没辙,马铎就这么拿了状元。 中状元后,马铎先在翰林院当修撰,帮着编《永乐大典》,后来升到礼部侍郎,管科举的事。他干活认真,常跑地方上看民情,修水渠、减赋税,很得人心。有回江南发大水,他亲自去赈灾,发粮食、修河道、盖房子,百姓感激得给他立碑。晚年他退休了,回家写书教学生,总跟学生说:“读书得勤,当官得清,做人得厚道。”他老想起赶考的事,觉得善有善报。他这一辈子的事迹,后来都写进史书,传了好多年。
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脱
文山聊武器
2025-05-25 19:23: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