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他一下将女兵扛到了

文山聊武器 2025-05-25 19:22:59

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他一下将女兵扛到了炕上。谁料,女兵解开衣襟,王学文震惊:“怎么会这样……” 吴仲廉,湖南人,20岁出头。她早年参加革命,从井冈山打到长征,一路风霜。她是西路军的一员,跟着部队西征,没想到在甘肃吃了大亏。1937年,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她和丈夫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逃了出来。丈夫负责掩护部队撤退,她则带着孩子寻找生路。可惜天寒地冻,孩子冻得奄奄一息,她自己也撑不住了。走投无路时,她倒在了王学文家门口。 王学文是临泽县的地主,家里有点田地,日子过得还算宽裕。按理说,那年头地主多多少少跟穷人有矛盾,可王学文不一样。他不仗势欺人,乡里人提起他,都说他心眼不坏。战乱时,他没像有些人那样只顾自己,还时常接济逃难的乡亲。这次撞上吴仲廉,他没袖手旁观,而是把人扛回了家。 吴仲廉醒来后,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她把孩子交给王学文,求他看在人命的份上,收留这个小生命。她没多说自己的故事,只说孩子是她和丈夫最后的希望。说完没多久,她就咽了气。王学文看着襁褓里的婴儿,心里百感交集。乱世之中,多养张嘴不容易,可他还是点了头,决定留下孩子。 从那天起,王学文把孩子当成自家的一口人。他给孩子取名叫王继曾,寓意继承希望。他老婆刚开始不乐意,毕竟家里也不富裕,多养个孩子得省吃俭用。可王学文坚持说,救人一命是积德的事儿,不能见死不救。孩子慢慢长大,他教他识字干活,像对待亲儿子一样。 吴仲廉死后,王学文打听过她的来历,才知道她是红军女兵。她丈夫在掩护部队撤退时被马步芳的骑兵抓住,受尽折磨后牺牲了。吴仲廉本想带着孩子去找红军主力,可惜没熬过去。她留下的孩子,成了她和丈夫生命的延续。 收留红军留下的孩子,这事儿在当时可不是小事。国民党查得严,有人举报说王学文窝藏“赤匪”。乡里那些眼红他家产的人趁机落井下石,官府几次上门搜查,逼着他交出孩子。王学文死活不松口,说孩子是无辜的,硬是扛下了压力。他家田地被没收了一半,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没后悔。 时间一晃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甘肃也翻了天。王学文带着王继曾熬过了最难的日子。1950年,有人找到他,说吴仲廉的战友听说孩子还活着,想来看看。王学文带着王继曾去了县城,母子团聚的事儿总算有了眉目。原来,吴仲廉的部队里有人活了下来,辗转打听到孩子的下落。 其实吴仲廉死了,但她的战友们把王继曾当成她的遗孤。那天在县城,王继曾见到了几个满脸风霜的老红军,他们拉着他的手,眼泪止不住。他们告诉他,吴仲廉是多么勇敢的女人,她丈夫又是多么硬气的人。王继曾听着这些,眼眶也红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儿,有个了不起的来历。 解放后,王学文的事迹传开了。当地政府表彰他,说他乱世里的善心值得敬佩。1952年,有人邀请他迁到浙江,说那边日子好过些。他带着全家去了,王继曾也跟着一起走。到了浙江,他靠种田和做点小买卖过活,晚年安稳下来。乡亲们提起他,都说他没白活这一辈子。 王继曾长大后参了军,立过几次功,后来退伍回了地方。他干过工人,也当过干部,结了婚生了孩子。他常跟人说,自己这条命是王学文给的,爹娘的恩情他一辈子忘不了。他也常去看望王学文的家人,把他们当亲人待。

0 阅读: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