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内蒙古一对夫妻生下儿子不想要,连夜送给村里刚丧子的贫农:“这孩子你要吗?”对方如获至宝:“我要!我要!”没想到40年后男孩会让他泪流满面。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这世间总有一些生生不息的感动与我们环环相扣,让这世界充满了美好与和谐。董栋小与董永在父子俩的故事便是世间最美的人性光辉。 1979年董栋那年他46岁,原本家里有两个半大小子,日子过得挺有盼头。可老天爷突然翻了脸,两个儿子接连出事,媳妇受不了打击改嫁走了,家里就剩下他和七十多岁的老娘。 就在董栋小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时候,村里有户人家抱着两个月大的男婴找上门。这家人孩子生得太多,实在养不过来了,想着董栋小刚没了孩子,就试探着问他要不要收养。 董栋小看着襁褓里的小脸,眼泪唰地下来了,连声说"要要要"。这个被取名叫董永在的娃娃,成了老董活下去的指望。 那年头养孩子不容易,更别说是个没奶吃的婴儿。董栋小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猪和存粮全卖了,专门给孩子请了奶妈。 村里人都劝他:"又不是亲生的,犯不着这么折腾。"老董听了只是笑,照样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干活。 在建筑工地扛沙子的时候,别人啃窝头就咸菜,他总要把菜省下来带回家。后来听说羊奶有营养,就跑去帮人放羊,工钱少要一半,就为每天能端回半碗羊奶。 等永在到了上学的年纪,董栋小更拼了命。他大字不识几个,却懂得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村里学校要收学费,他就去供销社扛大包,肩膀磨出血也不肯歇。 小永在懂事得让人心疼,作业本正反面写得密密麻麻。有天老董发现这事,连夜给人搬了两天货,换来一摞新本子和铅笔。这事后来成了村里人教育孩子的例子,都说不是亲爹胜似亲爹。 初中离家六里地,永在为了省住宿费天天跑通勤。有回下雨天,董栋小看见儿子踩着泥巴鞋回来,心里像刀剜似的。 永在倒反过来安慰他:"走路能练身体,您看我现在壮实着呢!"这话说得老董背过身直抹眼泪。打那以后,他干活更卖力了,四十多岁的人硬是熬出了半头白发。 永在也没辜负这份苦心,从小学到高中,奖状贴满了土坯房的墙。校长听说他家情况,直接给免了学费伙食费。 高考那年,这孩子争气地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还是免学费的。大学四年,永在当家教、卖冰棍,不光养活自己,还往家里寄钱。村里人都说老董这是捡着宝了。 毕业后永在特招入伍,在部队里从排长干到指导员,又读了研究生,最后考上了国防大学的博士。2011年晋升上校,在天津安了家。 头件事就是把老父亲接来享福,这时候董栋小已经八十多了,腿脚不利索。永在天天给老爷子洗脚按摩,周末推着轮椅逛公园。 部队里都知道董上校是出名的孝子,后来工作调动需要经常出差,他干脆打报告要带着老父亲上班。领导被这份孝心感动,破例批了条子。 这些年父子俩的故事传开了,人民网还专门报道过。有记者问永在为啥对养父这么好,他红着眼圈说:"我这条命是爹捡回来的,他养我小,我自然要养他老。"董栋小在旁边听着,皱纹里都是笑。这对没血缘的父子,用四十年的时光把苦日子熬成了糖。 要说最让村里人感慨的,还是那年永在把老房子翻新的事。他特意按城里标准装了暖气卫生间,逢年过节就带着父亲回来住几天。 村里老辈人看着直咂嘴:"老董这辈子值了,亲儿子都不见得这么孝顺。"如今董栋小九十多了,身子骨还挺硬朗。永在每次陪他遛弯,总有人打趣:"老爷子,您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分啊!"老董就眯着眼笑,把儿子的手握得更紧些。 这故事在内蒙古传成了佳话,连当地民政局都拿来当典型宣传。要说人间真情,不就是你拉拔我长大,我搀着你变老么?董家父子的日子就像村头的老槐树,根扎得深,叶长得茂,经得起风雨,也见得着晴好。 取材于《中国法治网》等)
1979年,内蒙古一对夫妻生下儿子不想要,连夜送给村里刚丧子的贫农:“这孩子你要
每日新知探索
2025-05-20 16:56: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