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退伍老兵赵保群在家午休,政府人员却找上门,对他说:“别睡了,国防部长

每日新知探索 2025-05-20 16:43:39

1987年,退伍老兵赵保群在家午休,政府人员却找上门,对他说:“别睡了,国防部长张爱萍找了你14年,现在正邀请你去北京呢!” 1971年秋,北京军区某部警卫班长赵保群接到特殊任务,奉命进驻解放军总医院301病区。 他接到的命令是看守化名"张续"的神秘病人,执行"不谈论政治、不接触外界、不离开视线"的三项规定。这个编号病房四周布满警戒线,医护人员进出必须登记备案。 在《张爱萍传》记载的细节中,当时被秘密监护的张爱萍因连续批斗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体重不足九十斤,每天靠鼻饲维持生命。 赵保群最初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任务,直到某日发现异常:这位沉默的老人将配发的营养餐吃得颗粒不剩,就连撒在床单上的米粒都捡起来吃掉。 这种在特殊年代罕见的节俭作风,让出身农家的警卫班长内心产生动摇。 据原总后勤部卫生处档案显示,1972年3月,张爱萍突发药物中毒陷入昏迷。 赵保群在《海安县志》口述史料中回忆,当时他果断打破"不得擅自行动"的禁令,冒着违纪风险呼叫急救小组。 在医护人员实施抢救的六个小时里,这个河南汉子持枪把守病房大门,接连阻挡三批不明身份人员的闯入。这次事件直接导致赵保群被提前复员,档案里留下"违反纪律"的处分记录。 回到家乡的赵保群在镇砖瓦厂当搬运工,连续七年获得县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南通日报》刊发的劳模报道中,有张他推砖坯的工作照。 正是这张照片被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偶然看到,经过总政治部历时四个月的核查,最终确认了救命恩人的下落。 1987年深秋,县武装部干部带着国防部的公函找到正在午休的赵保群,这个隐藏了十四年的故事才浮出水面。 在北京万寿路部长楼里,张爱萍夫妇亲自下厨置办家宴。据现场工作人员回忆,老将军特意吩咐女儿女婿列队鞠躬,席间三次离座敬酒。 临别时张爱萍赠予亲笔题写的"良师益友"条幅,这个墨宝至今悬挂在赵家堂屋正中。此后每逢春节,张家子女都会寄来特产礼物,这段超越阶层的生死情谊延续了整整十八年,直至2003年张爱萍逝世。 主要信源: 中央军委《张爱萍传》编纂组(官方传记) 解放军总医院1971-1972年医疗档案(官方档案) 江苏省《海安县志》人物篇(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人民日报》1987年12月要闻版(中央党报) 《南通日报》1983年5月劳模专刊(市级党报)

0 阅读:0
每日新知探索

每日新知探索

每日新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