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

玲珑说历史 2025-05-19 15:00:52

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他上前询问原因,竟然被那干部怒目呵斥到:“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拍手叫好。

王树声是谁?说起来,这位可是新中国开国大将之一,1955年授衔时名列十大将,排第四。湖北麻城人,1926年就入了党,跟着红军打天下,从红四方面军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战功赫赫。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领导,作风硬朗,特别讲究纪律和公平。1968年那会儿,他已经退居二线,但还是军委炮兵政委,身份摆在那儿,威信不是一般的高。更重要的是,他这人骨子里带着老红军的朴实劲儿,最见不得歪门邪道。这背景一铺开,你就明白他为啥会对食堂那事儿上心了。

那时候正值特殊年代,全国上下都乱哄哄的。王树声虽然职务不高了,但影响力还在,尤其在军队内部,谁不知道他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硬骨头?他平时生活简朴,吃穿用度跟普通人没啥两样,所以看到有人在食堂搞特殊,他肯定坐不住。这种性格和经历,注定了他不会对不公平的事视而不见。

事情发生在1968年某天,王树声去机关单位食堂吃饭。那年头,吃饭得排队领饭菜,物资分配严格得很,每人一份,谁也别想多拿。可那天,他排着队,前面有个干部居然一口气打了5份饭菜。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粮食紧缺得很,普通人一顿饭也就一碗粥加个窝头,5份饭菜够一家子吃一天了。王树声一看,心里就犯嘀咕,这干部啥意思?是自己吃,还是干啥?

他也没急着发火,走上前问了一句,想弄清楚这多出来的饭菜是咋回事。结果那干部脾气不小,眼一瞪,口气硬邦邦地回了他一句,意思是你管不着,赶紧走开。这态度在当时可真够嚣张的,毕竟王树声是大将,身份在那儿摆着,谁敢这么不给面子?可这干部愣是没认出他,或者认出了也不在乎,反正就是一副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架势。

王树声没被这态度吓住,他也不是那种一言不合就拍桌子的人。他冷静下来,找了食堂负责人了解情况。原来,这干部是机关里某部门的头头,仗着自己有点权力,经常多拿饭菜,说是给家里人带回去。那时候物资管得严,但这种钻空子的现象不是没有,尤其是一些小干部,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搞点特殊不算啥。可这回,他撞上了王树声这块铁板。

王树声没当场发作,而是把这事捅到了机关领导那儿。他提出,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风气问题,得好好查查。结果一调查,发现不光这一个干部这么干,好几个部门的头头都有类似行为,有的拿饭菜,有的拿别的物资,借着职权占便宜。王树声要求严肃处理,不能姑息。这事儿很快就在机关里传开了,最后那干部被批评教育,还得公开检讨,其他人也收敛了不少。

这事儿虽说发生在食堂这么个小地方,但影响可不小。首先,那干部被收拾了,机关里那些想搞特殊的人也老实了。1968年那会儿,社会风气本来就乱,大家对公平这事儿特别敏感。王树声这么一弄,等于给机关里立了个规矩:不管你是谁,占便宜没门儿。这对稳定当时的环境起了不小的作用,毕竟那时候物资少,谁多拿一点,别人就得少吃一口。

再说深一点,这事儿反映了王树声的原则性。他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是真心觉得这种行为不对。那干部虽然嚣张,但本质上也就是个普通人,仗着点小权力干点小聪明的事。王树声没把他往死里整,而是通过这件事整顿风气,杀鸡儆猴,让更多人明白规矩不能破。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老红军出身,最讨厌的就是不正之风。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件事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有点象征意义。1968年,全国上下都在喊平等,可实际上各种特权现象层出不穷。王树声在食堂这么一闹,虽然范围不大,但等于用行动告诉大家,真正的公平得从身边做起。他这大将身份,肯为了一顿饭的事较真,本身就挺接地气的,也让普通人觉得心里舒坦。

这事传出去后,军队内部和机关里都有些震动。有人说,王树声这是在用老办法管新问题,可效果还真不错。那几年,物资分配不公的事多了去了,能有个大人物站出来管一管,哪怕只是食堂这点小事,也够让人拍手叫好的。更别说,这事儿还透着点人情味儿,王树声没摆架子,就跟普通人一样排队吃饭,遇到不平事就管,搁谁身上不觉得痛快?

当然,这件事也有局限性。食堂的风气整顿了,可整个社会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王树声能管住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但更大的乱子他也管不过来。不过话说回来,他这举动至少让身边的人看到了点希望,也提醒了那些小干部,别以为没人盯着你,风气这东西,得一点点抓起来。

0 阅读:2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