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53岁的慈禧爱上了侍卫那尔苏,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成想,这个举动害苦了那尔苏... 光绪十四年正月十四这天,紫禁城西直门外头格外热闹。五十出头的慈禧太后坐在十六人抬的轿辇里,正往颐和园赶。 明儿个就是她五十三岁寿辰,按规矩得在园子里摆宴庆贺。轿子外头护卫的侍卫队里,有个叫那尔苏的年轻贝勒格外显眼。 这小伙子才二十出头,浓眉大眼身板笔挺,是科尔沁蒙古王爷伯彦讷谟祜家的三少爷。 队伍刚出城门洞子,街边冷不丁炸响一挂鞭炮。 侍卫队里有匹枣红马惊了蹄子,撒开四蹄就朝太后的轿子冲。那尔苏到底是草原上长大的,眼疾手快勒住缰绳,硬是把疯马拽得前蹄腾空。 等轿子停稳当,小伙子跪在雪地里直磕头,脑门上的冷汗把衣领子都打湿了。 轿帘子掀开条缝,慈禧隔着纱帘往外瞅。这一瞅不要紧,正瞅见那尔苏抬起的半张脸。要说这蒙古小伙长得确实精神,两道剑眉衬着高鼻梁,下巴颏儿尖尖的透着股英气。 慈禧手里攥着的佛珠都不转了,盯着看了老半天才让李莲英传话免了罪。 当天夜里,储秀宫就派人把那尔苏叫进宫。 小伙子跟着太监七拐八绕,最后竟被领到太后寝殿。屋里熏着安息香,慈禧穿着家常的绛紫色绸褂,正歪在炕桌上嗑瓜子。 那尔苏跪也不是站也不是,眼瞅着太后身边的嬷嬷都退下了,这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自打这天起,那尔苏三天两头就往宫里跑。要说这宫里的规矩,外臣不得在内廷过夜。 可架不住太后老佛爷有主意,让李莲英在运水车上动了手脚。每天往宫里送泉水的骡车上,明面上插着黄龙旗,暗地里藏着个大活人。 守门的侍卫谁敢查太后的御用水车?就这么着,那尔苏天天蜷在木桶里进出宫门。 日子久了,家里头可就觉出不对劲了。 那尔苏他爹伯王爷在朝廷当着领侍卫内大臣,早就听说儿子常在宫里当差。可这当差当得十天半月不回家,问起来就说太后跟前伺候,细问又支支吾吾。 更蹊跷的是,宫里往颐和园运水的次数越来越勤,有回天没亮就往外运空桶,倒把看城门的护军给惊着了。 转年开春,伯王爷实在坐不住了。 趁着进宫递折子的机会,他特意往储秀宫方向溜达。偏巧那天慈禧在暖阁里赏画,那尔苏穿着杏黄缎子马褂在旁边伺候笔墨。 父子俩隔着珠帘打了个照面,伯王爷当场腿肚子转筋,手里的茶碗差点摔地上。 回家路上,伯王爷后脊梁的汗就没干过。 他太知道宫里的规矩了,太后宠幸侍卫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别说儿子的脑袋保不住,整个科尔沁蒙古王府都得跟着遭殃。 更别说眼下皇帝眼瞅着要亲政,保不齐哪天这事就成了别人手里的把柄。 清明前三天,伯王爷带着几个儿子回科尔沁祭祖。 车马走到盛京地界,老爷子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话里话外都是"忠孝不能两全"的意思。那尔苏心里明镜似的,当晚在祖坟前掏出块金饼子,就着凉水硬吞了下去。 等家里人发现时,人都凉透了。 消息传回京城,储秀宫连着三天没传膳。慈禧把李莲英送来的翡翠镯子摔得粉碎,末了还是下旨让那尔苏的儿子承了爵位,又赐了个"诚慎"的谥号。 打这以后,宫里运水的骡车再没插过黄龙旗,西直门护军们私下嚼舌根的声音也渐渐没了。 要说这宫闱秘事,老百姓茶余饭后没少编排。 有说那尔苏是被逼死的,有说伯王爷心狠的,还有传慈禧为此哭瞎了眼的。 倒是宫里当差的老太监看得明白,说紫禁城的红墙有九丈九,外头看着光鲜,里头不知埋了多少糊涂账。
1888年,53岁的慈禧爱上了侍卫那尔苏,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成想,这个举动害苦了
行走的小房车
2025-05-16 15:59:39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