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大军阀段祺瑞酷爱下棋,曾经因为输给11岁小孩,气的他拂袖而去,而这小孩却在第二天找上他,问他说好的100块大洋还给不给? 这位北洋政府实权人物有个与众不同的爱好,平时不讲究吃喝穿戴,唯独对围棋痴迷得紧。他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宅子里养着不少围棋高手,按月发着八十块银元的高薪,就为找人陪他下棋解闷。 要说段府里最受器重的棋手,当数当时北方棋坛第一人顾水如。这人下棋有个门道,知道怎么让段大人既赢棋又不显刻意。 每月领钱时总得琢磨着输个三四盘,还不能让东家看出来是故意放水。这种既要显本事又要装糊涂的活计,可把顾水如折腾得不轻。后来实在顶不住,就把自己徒弟吴清源介绍进段府当帮手。 那年吴清源才十一岁,穿着灰布褂子往棋盘前一坐,看着还没桌子高。这孩子棋风跟师傅完全两样,既不会察言观色也不懂人情世故,上来就摆开架势真刀真枪地干。头回交手就把段祺瑞杀得片甲不留,气得这位大人物甩袖子就走,连说好的赏钱都忘了给。 第二天这孩子居然找上门来要账,站在大堂里仰着脖子问:"您这么大的官儿,总不会赖小孩的账吧?"段祺瑞哪受得了这激,拍着桌子要再战一场,还赌上双倍赏钱。 结果这回输得更惨,连旁边观战的幕僚都憋着不敢笑。段祺瑞倒是个痛快人,当场让账房支了二百大洋。 说来也怪,这倔脾气小孩反倒对了段祺瑞的胃口。往后隔三差五就被叫来下棋,每次都不留情面,把段府养着的那些"让棋专家"看得心惊肉跳。 有回段祺瑞连输三局,气得把棋子摔得满地乱滚,可没过两天又差人把吴清源接来再战。府里老仆人说,大人书房半夜还亮着灯,准是在研究新棋路。 要让段大人赢得太容易,显得自己没本事;要是不小心赢多了,饭碗都可能保不住。有次从江南请来的名手连赢五局,第二天就被客客气气送出了北京城。唯独吴清源这个愣头青,越是赢棋越受待见,每月赏钱比师傅顾水如还多拿二十块。 要说段祺瑞下棋的怪脾气,他亲儿子体会最深。大公子吃喝玩乐样样在行,唯独棋艺还算拿得出手。可每回父子对弈都是遭罪,赢了要被骂不务正业,输了更要挨训没出息。 有次下到中盘,段祺瑞眼看要输,抓起棋盒就要往儿子头上砸,幸亏管家眼疾手快给拦住了。 吴清源在段府这几年算是得了大造化,段祺瑞不光给钱痛快,还专门请来日本棋手陪练。后来听说这孩子要去东洋闯荡,当即从军费里挪了五千大洋当盘缠。 这事后来被政敌捅到报纸上,段祺瑞在记者会上瞪着眼睛说:"我花自己的钱培养人才,碍着谁了?" 二十年后,当吴清源在日本棋坛打遍天下无敌手,报纸上管他叫"昭和棋圣"时,段祺瑞早已下野多年。有记者去天津租界采访,问他对当年资助的棋童如今名震东瀛有何感想。老头子正在院子里摆棋谱,头也不抬回了句:"我早说过,这小子是块材料。" 段府那些陈年旧事,如今说起来倒有几分传奇色彩。当年在棋盘上杀伐决断的军阀,晚年最惦记的竟是围棋故人。听说吴清源每次回国都要往天津捎带些新棋谱,段祺瑞戴着老花镜能研究半宿。下人说他临终前枕边还放着本《吴清源对局全集》,书页上满是批注。 这段跨越年龄与身份的棋缘,在民国的乱世烟云里显得格外特别。一个手握重兵的军阀,一个不谙世事的棋童,在纵横十九道的棋盘上,倒成就了段让人津津乐道的往事。如今北京琉璃厂的棋馆里,老辈人说起这段故事,总要感叹句:棋盘上头最见真性情。 本文信源: 1.《段祺瑞年谱》(中华书局,1995年) 2.《吴清源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83年) 3.《民国时期围棋发展史料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4.《北京地方志·体育卷》(北京出版社,2002年) 5.《北洋政府要员轶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