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胶肉”已泛滥?提醒:这4种肉,再爱吃也要管住嘴 食品安全议题始终牵

奇妙本草 2024-10-19 22:53:00

“注胶肉”已泛滥?提醒:这4种肉,再爱吃也要管住嘴 食品安全议题始终牵动着公众的心弦,近年来频发的相关报道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食材时倍加谨慎,生怕不慎购入劣质商品,其中,“注胶肉”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所谓注胶肉,指的是某些不法商贩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动物宰杀前强行灌注或在其体内注入如卡拉胶、黄原胶、明胶等水溶液的非法行为,此举不仅滥用了食品添加剂,更有商家不惜使用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手段以促进这些“胶状物”的吸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但非所有含有“胶类”成分的肉制品均属注胶肉范畴。在合法的肉类加工过程中,适量添加卡拉胶、明胶等添加剂,旨在优化肉品结构、提升保水性和凝胶强度,从而增强肉品的口感与弹性,此类添加剂在合规使用下对健康并无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注胶肉的身影并不罕见,以下几种肉类因其可能含有胶类成分而需谨慎食用: 1、低价牛排 相较于直接从牛体切割的原切牛排,低价牛排往往由碎肉压制而成,加工中可能添加了食用胶、卡拉胶等以塑形。尽管合规添加剂对健康无害,但仍应控制食用量。鉴别时,应留意配料表,含有食用胶、卡拉胶等成分者多为合成牛排。 2、冷冻肉卷 市面上常见的廉价冷冻肉卷多由碎肉与粘合剂混合制成,口感虽近似正常肉品,但营养价值大幅降低。辨别时,可观察其是否易散、纹理是否丰富以及脂肪与瘦肉界限是否清晰。 3、各类丸子 火锅中的肉丸常被视为美味之选,但部分产品实则由鸡肉、猪肉碎与明胶、淀粉等添加剂混合制成,并非宣称中的虾肉、牛肉等,此类食品营养价值低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易导致体重增加。 4、街边烤肠 街边巷尾的烤肠摊贩众多,这些烤肠往往由劣质肉、大量淀粉及食用胶粘合而成,有的甚至不含任何肉类成分。

0 阅读:0
奇妙本草

奇妙本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