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降!1955年,两位不知来历的军人,在校长办公室内将即将毕业的王明健带走。两位军人非常严肃的说:组织委派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此,他便人间蒸发,消声匿迹。直到30年后…… 信息来源:环球网《王明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2023-09-22 1955年,即将毕业的王明健被校长喊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他见到两位身着军装身姿挺拔的军人。看到跟随校长而来的王明健同志,两位军官敬了个礼。道:“王明健同志,我们组织委派给你一项特殊的保密任务,请随我们走一趟。” 听完这话,王明健一脸疑惑?脑海中开始像自动播放机一样,桩桩件件事情开始一一回放。他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能做什么?而且还是特殊的保密工作! 可对上他们真诚的目光,王明健心想:我什么也没有,他们应该不会欺骗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思虑再三,年仅22岁的王明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跟随他们离开,并签订保密协议。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他的未知旅途刚刚开始。 至此,王明健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里,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 30年过去,王明健开始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里。原来,他是去为国家研究“原子弹燃料——铀”。 当时中国正在和苏联学习核工业知识及技术。随后,王明健收到指示,不依靠苏联,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但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能否提前爆炸,最关键的便是原材料问题。 铀——研究和制造原子弹必不可少的核心原材料,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任务艰巨。但王明健没有丝毫退意:“党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 于是他开始昼夜不停地研究实验。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种简便又不需要高成本的方法。他们用日夜的辛劳与汗水,成功的在半年内完成了任务。 30年里,王明健与那些工人们,如那些无名英雄一样,共同为了国家的进步努力着,奋斗着,贡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如同那些星火,永世长存。 在这30年里,王明健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死神应该也是不想如此英雄就此陨落,所以次次心软手下留情。 1959年,王明健在试验中两次经历了核辐射的爆炸,身上多处烧伤,几经病危,但都死里逃生。而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信念始终如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让王明健心情澎湃,喜极而泣。自此,他一直默默无闻的为中国的核工业继续奋斗,不为名利。 唯有一件事,是他心中多年的遗憾。从小便是奶奶带大的他,自那临行之前与奶奶相见的一面,去不想竟是最后一面。奶奶临终前,都不知自己的孙儿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在做什么。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从小与奶奶极为亲近的他,接收到奶奶病危的电报时,他心中踌躇。仰天思考良久,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国继续奋斗。 没过多久,他收到了家里第二封电报,是奶奶的死讯。他万分悲痛,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却无法抛弃手中的工作。他深知,他已辜负奶奶的期盼,唯有为国争光才能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 随着“炼铀之父”的称号出现,人们才知道,30余年他隐姓埋名,放弃自己的亲人朋友是何原因。 向“中国炼铀之父——王明健”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众多无名英雄们的人生写照。他们以平凡之躯,铸非凡之梦。如今的盛世,是多少像他们一样的无名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撑起这片——和平盛世。他们面对困难,挺身而出。为了信仰,他们步伐坚定。 先辈们的爱国情怀,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来形容当之无愧。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争做时代楷模,向先辈们致敬!
突降!1955年,两位不知来历的军人,在校长办公室内将即将毕业的王明健带走。两位
青琰纪史噜
2024-10-17 20:48:12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