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提出继续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打倒反动政府,驱逐外国在华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然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按理说,中国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但是毛主席却提出要继续革命。 新中国刚立起来那几年,街头巷尾是一种“总算熬过来了”的神情。 反动政府被推翻,外国在华势力被赶走,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把剥削阶级挤出权力,很多人觉得大事既然有了交代,接下来就是修路、办厂、填饱肚子。 毛主席心里盘着的是另一笔账。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把皇帝赶下台,军阀很快轮流坐庄;北伐旗帜打得很响,旧势力换身军装又回来。牌子可以换,老规矩留着,总有一天翻身,这种轮回对他来说太熟。 一九四七年三月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中共对“和谈”的态度基本定下。 同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央批评刘航琛在宋子文支持下搞“和平统一大同盟”,认定那是美方和蒋宋使的缓兵计,只能揭露,不能拉拢。 一九四八年下半年,国民党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地盘越打越小,“和平”二字却被抬得很高。 七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揭破敌人和平阴谋的指示》,指出美方和国民党当局正筹划“和平运动”,逼共产党停战议和,保住现有地盘和军队,为自己争喘息时间,提醒全党必须把战争打到底。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毛主席在西柏坡写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外界多说这是对蒋介石求和的回答,文章真正盯着的,是革命阵营内部那些摇摆的目光。那时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副总统”李宗仁、“总统”蒋介石,都在公开“呼吁和平”。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说只要共产党有和平诚意,政府愿意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办法,同时加上前提:宪法不能违,民主宪政不能破,中华民国的国体法统要保,军队要有保障,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最低生活水准要维持。 听上去温和,其实是在给旧政权加保护壳。 “和平风”并不只吹在南京那边。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中,许多人对蒋介石独裁已经厌倦,却对美方和李宗仁抱有幻想,支持李宗仁的和谈活动。 中国工程师学会里,一些工商界和工程技术界人士写信给国共双方,要求“迅速达成全面和平之使命”。民主党派中,也有少数人鼓吹“中间道路”,有人希望通过和谈保留一部分国民党力量,有人想吸收国民党残余壮大自己,还有人写信给毛主席,希望多给李宗仁、白崇禧保留一些东西。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革命进行到底》把话挑明。 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一面利用国民党政府兜售“和平”阴谋,一面又设法利用那些同他们有联系、又同革命阵营有往来的人,让他们混进队伍,打着“反对派”“中间派”的旗号,为反动势力留后门。 文章摆出两条路,要么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和国;要么让革命半途而废,违背人民意志,让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哪天清早再猛扑过来,把革命掐死,让全国重新掉进黑暗世界。 这话说给中国人民,也说给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每一家都被推到两条路中间,必须自己选方向。 一九四九年一月七日,河北平山县李家庄,符定一、周建人、翦伯赞、楚图南、田汉、胡愈之等十九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东北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茅盾等人,提出三点认识。 辛亥革命和北伐的教训说明,养痈贻患,芟恶务尽,不把毒根挖干净,祸根会回头。 薰莸不同器,汉贼不两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架子里不能给反动分子留座位,人民阵线内部也容不下所谓“中间路线”。局势复杂,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的继续领导,把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党派、团体和民主人士拧成一股绳。 一月十四日,毛主席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把“能不能谈和平”说细。 中共愿意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国民党地方政权谈,但有八条条件: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声明发出,当天中央让东北局邀请民主人士座谈。李家庄那边也在讨论,意见很快靠拢,只承认把这八条当成先决条件,才算真正、民主、彻底、长久的和平。 一月十七日,周建人、胡愈之、楚图南、符定一、田汉、吴晗等联名再发电报,表示毛主席提出的八条,是完成中国革命的最低限度先决条件,同时指出,中国人民正注视所谓国际干涉阴谋的酝酿,坚决反对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借“调停”名义干涉中国内政。 东北方面回电说已经详细讨论,决定发表告国人的文件,表明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态度。 继续革命这四个字听着刺耳,其实就是把门拴紧一点,不让历史往回拐,把前面流的血当成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