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遗体防腐每年花费无数,而永久保存的水晶棺,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价值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27 12:55:13

毛主席遗体防腐每年花费无数,而永久保存的水晶棺,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价值更是不菲,但从未有一个中国人提出意见,相反,这笔多年来巨大的花销竟让十几亿人民直呼:“花得值!” 毛主席纪念堂里那口水晶棺,安安静静躺在大厅中央。 灯光压得很低,水晶一圈儿围着,透亮,几乎看不出厚度。纯度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这个数字听上去冰冷,棺里那张脸却太熟,课本、照片里出现过无数次,人一走近,脚步就慢下来。 时间往前拨回一九七六年。 九月九日零点十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下午三点,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同时奏起哀乐,播出讣告,用“多方精心治疗”“病情恶化”“医治无效”这些话向全国宣布。 前一晚,中南海已经彻夜不眠。 九月八日晚,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答谢宴会,席间接到电话,说毛主席病危,人当场从酒桌边起身赶回中南海。 走进卧室时,毛主席已经停止呼吸。 紧接着召开政治局会议,桌上只剩三件事:后事安排,遗体处理,要不要邀请外国代表团来京吊唁。会议很快形成共识,要先保护好遗体,让各界群众能够瞻仰。 九月九日凌晨四点,卫生部长刘湘屏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来到中南海。 徐静是五十年代留苏副博士,在中国医科院搞形态学研究,被人从百万庄一带的抗震棚里连夜找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早已在那儿等,说明毛主席零点十分去世,全国各族人民要瞻仰遗容,遗体至少要保护十五天左右。 汪东兴问她有什么要求,徐静提了三条:回院里和同行研究方案,先看一看遗体情况,再留一点准备器械、药品的时间,这三条当场得到同意。 天亮后,中国医科院开会研究具体办法。 党委书记杨纯听完情况,决定由徐静牵头,解剖教研室副主任张炳常、陈克铨参加,组成三人小组。张炳常常年做解剖,和尸体打交道多;陈克铨年轻,手快;徐静胆大心细。 九点左右,他们碰面,把遗体初期防腐的方案拉了出来。 十点整,三人带着药品、器械赶回中南海,解放军三零五医院院长李志绥在门口等人,领他们去见正在开会的华国锋。 会议暂时停下,话题转到遗体保护。 汪东兴请徐静介绍方案。徐静在苏联读书时,只听过一点列宁遗体保存的风声,具体细节对外完全保密,这次只能靠自己的判断。她把准备采用的防腐办法、可能效果和操作步骤一一说清,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条作答。 华国锋听完,只说一句“就按你们的方案办”,这件事算是完全交到这个小组手里。 实施场地选在毛主席卧室旁边的卫生间。 三人先把卫生间彻底清扫、消毒,搬进一张临时尸体台,放在房间中央,方便多人操作。 遗体姿势要先确定,手臂是像列宁那样交叉在胸前,还是依照中国传统习惯自然下垂,需要请示。当场定下双臂下垂。三人分工配合,两个多小时把初期防腐做好。 遗体要长期保存,需要注入大剂量防腐液。药液一打进去,遗体很快出现肿胀,尤其是脸和四肢。徐静心里没底,张炳常根据经验估计,大约二十四小时会消退。 如果判断失误,后患无穷。三人那天基本没离开,一直到十日深夜,都守在遗体旁边,观察皮肤颜色、肿胀变化,为长期保存做原始记录。 二十四小时过去,肿胀确实明显消退。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一日清晨,毛主席遗体从中南海转移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时,效果已经达到了预期。 后来证明,当初大剂量注入防腐剂的决定是必要的。 从九月十一日到十七日,毛主席遗体移进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群众吊唁和瞻仰活动。 吊唁活动持续到十七日结束,首都有三十多万人前往吊唁、瞻仰。 吊唁结束,新问题出现。 人民大会堂只是临时场所,毛主席纪念堂建成还需要大约一年时间,这一年里遗体放在哪里,怎样继续保护,必须提前安排。一九七六年九月十八日追悼大会结束后,中央决定把毛主席遗体转移到一个代号为“七六九”的地方。 九月二十日凌晨,毛主席遗体离开人民大会堂,转移到“七六九”保护室。 遗体移到那里第二天,就被浸泡在特制药液中。药液配方综合了解剖、组织、病理学专家平时在医学院校处理尸体和标本的经验,也吸收了长沙马王堆古尸出土后的处理和保存经验。 遗体移入“七六九”之后,卫生保护组全体成员集中到北京二里沟新疆驻京办事处的一幢楼房里工作。组织各专业人员讨论遗体长期保存方案,一边提方案一边做实验。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专家们提出一种气态与液态相结合的保护方法:暴露的部分放在气态环境中,隐蔽部分浸泡在药液里;瞻仰时间遗体处在气态中,非瞻仰时间再转为以液态保护为主;平时以气态保护为主,一年一度的大保护时,让遗体在药液中进行系统处理。 与此同时,还采取物理、光学等综合保护措施,一整套自动化仪器仪表长期稳定运行,遗体保护所需的各项参数一直保持正常。 这样一对照,毛主席那口高纯度水晶棺,和每年持续不断的防腐花费,就很容易理解。 对于很多走进纪念堂的人来说,这笔花销被翻译成一句朴素的话:这一段历史,这样留下来,值。

0 阅读:1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