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

火龙果阅览世界 2025-11-27 16:14:47

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表面上看,日本像是个被上帝偏爱的防御堡垒,坐拥三万五千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又孤悬在太平洋深处,西面隔着数百公里的波涛。 这种“断舍离”般的地理位置,确实成了让无数兵家头疼的天然护城河。然而,这道天险之下隐藏的并不是所谓的“神佑”,而是经过精算包装后的多重防御迷局。 把地图放大你会发现,这三万多公里的防线其实充满了陷阱。真正能让坦克大摇大摆开上去的优质沙滩,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剩下的全是要么把登陆舰底盘磕掉的礁石,要么是如同城墙般的悬崖。 更有意思的是大自然的恶作剧,按照海平面上升的科学测算,哪怕只涨30厘米,现存那一半多的沙滩就要被海水吞没,未来的登陆窗口只会更加逼仄。 就算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岸,还要面对七成以上的崎岖山地,装甲部队到了这种地形,就像被塞进了窄巷子,动弹不得;直升机想飞,还得时刻提防那些藏在云里的山峰。 但别以为光靠这些石头和海水就能高枕无忧,真正撑起日本防御骨架的,是那种“平时是羊,战时变狼”的工业变形能力。 二战后的和平宪法似乎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工业底层埋下伏笔。无论是丰田还是本田,那些精密的流水线只要一声令下,短短三个月内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装甲车辆的孵化器。 在三菱重工的车间里,调整机器人程序去生产炮弹壳,速度甚至比消费电子厂给手机换个外壳颜色还要快。 这种底气背后,是用一万三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堆出来的物资墙。靠着这笔巨资,就算被海上封锁,他们也能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抢购急需品,何况国内仓库里常年囤着够全国人吃半年的粮食。 更有趣的是,面对少子化导致兵源不足的老大难问题,日本把赌注押在了技术上。不需要休息的机器狗扛起了巡逻的枪,无人机接管了侦察哨,这些不知疲倦的自动化装备,正在悄悄填补人力上的空缺。 更别提暗地里储备的几十吨核材料,以及那些名为防御实则射程早已突破一千公里的导弹技术,都在无声地宣示:这早已不是只能挨打的盾牌。 如果说硬件是肌肉,那么那套独特的历史叙事就是维持国民士气的精神兴奋剂。直到今天,很多日本国民还沉浸在“从未被外军占领”的自豪感中。 他们教科书里这种特殊的“不败金身”记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二战末期那种“一亿玉碎”的疯狂劲头。 当年美军制定“没落行动”时,正是算准了要付出上百万人的伤亡代价,才最终选择了原子弹和封锁逼降。 这种同归于尽的凶狠记忆,加上百年前日俄战争中以小博大、掀翻欧洲列强的历史高光,被揉碎了混进国民教育里,让人产生了一种只要豁出命去就能翻盘的错觉。 为了维护这种心理优势,他们甚至玩起了高超的文字游戏。战后美军明明驻扎在本土,却被巧妙地通过《旧金山和约》定义为盟友驻军而非“占领”,硬是将主权受损的事实,包装成了享受超级大国安全保护的特权。 这种逻辑闭环,既享受着美国的核保护伞和经济扶持,利用上世纪80年代积累下的惊人财富搞技术潜伏,又在精神上维持着一种从未屈服的虚幻尊严。 所谓“岛国天险”也好,工业转产速度也罢,说到底都是将客观条件的幸存者偏差,包装成了不可战胜的民族图腾。 信息源:《元朝能够吞并朝鲜半岛,为何两次征服日本却都以失败告终?》澎湃新闻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火龙果阅览世界

火龙果阅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