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京?先交投名状!郑丽文还没动身,北京的关卡就已经设好了。很多人以为国台办的回应是外交辞令,错!那是给国民党划下的“生存红线”。 眼下的舆论场里,郑丽文到底能不能顺利北上,看似只是一个行程安排的问题,实则是整个台海互动逻辑发生巨变的信号灯。 很多人还活在旧日历里,以为只要披着“蓝营”的外衣,哪怕是平时立场含糊一点,靠着所谓的老交情、刷刷脸卡,就能在北京的饭桌上换回一堆红利。 但这次信号再明显不过:那张靠“走动关系”就能通行的旧船票,早就作废了。现在的大陆,早已收起了过去那种为了大局多做包容的试探心态。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精确到毫米的准入规则。不管你是国民党的高层副手,还是名声在外的政坛明星,摆在你面前的不再是红地毯,而是一道不得不跨的“双重门槛”。 以前有些人只要点头承认“九二共识”就能过关,甚至把这当成唯一的护身符,对“反对台独”这四个字却讳莫如深,玩文字游戏。 这种只想要“和平红利”却不想背负“统一责任”的算盘,如今已被看平时被很多人忽略的底线逻辑击得粉碎。 北京现在的逻辑很硬:想来交流?那就在两件事上别结巴——既要认同同属一中的共识,更要旗帜鲜明地把反对分裂喊出来,少一个动作,这扇门都不会开。 这绝不仅是针对某几个人的敲打,而是基于现实环境的重新校准。看看岛内的生存命脉,六成以上的农渔产品、八成的科技订单都连着对岸,这种深度的经济咬合本该是和平的压舱石。 但过去几年里,有些人一边享受着产业链上游的利润,一边在岛内为了选票向绿营话语妥协,搞什么“只谈和平不谈统一”的切割术,试图在两头通吃中维持一种薛定谔式的平衡。 这种操作在外部环境宽松时或许能蒙混过关,但眼下美国那个所谓的“安全承诺”更像是地缘政治的诱饵,军售交付拖拖拉拉,摆明了是拿台湾当耗材。 在这种局势下,如果蓝营还试图在模糊地带寻找安全感,无疑是痴人说梦。更深一步看,这其实也是为了将来规矩立得更稳。 关于“一国两区”的说法或许还有探讨的空间,但所有讨论的前提必须锁死在主权这个唯一合法的圆心上。 北京对于特区模式——像香港、澳门那样的繁荣稳定是有自信的,这本来是给台湾预留的最佳方案。 在这个框架下,高度自治和经济机遇都不是问题,唯独“主权”二字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管是想要保留所谓的“外交权”,还是对国号问题心存幻想,只要触碰到国家核心利益这根高压线,任何话术都救不了场。 所以,与其猜测郑丽文的行程何时敲定,不如看清这背后的政治铁律。这道考题不再允许任何形式的作弊或擦边球。 未来的路,只有留给那些敢于在复杂舆论环境中站直了身子、不玩两面三刀的人。 那种想着在岛内讨好“独派”情绪、到了北京又想领赏的日子,已经彻底翻篇了。无论是谁,如果不把心里的算盘换成担当的勇气,这湾海峡,恐怕是难以轻易跨越的。 信息源:《国台办回应郑丽文忧虑》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