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梦了!真打起来根本没有撤侨这回事。想让中国军舰开进东京湾接人?在日本自卫队眼里,那就是标准的入侵舰队。到时候封锁线一拉,导弹一架,滞留日本的人就是瓮中之鳖,谁也救不了你。 最近总有人说 “一撤侨就是要打仗了”,其实这想法完全不对,很多人把撤侨和开战绑在一起,可实际上,过去咱们国家撤侨,从来不是为了开战做准备,反而特别讲究 “不添乱”。 先看历史账本。2011年利比亚内战,3万多中国工人被围困。咱们的撤侨怎么干的?外交部提前两个月就启动应急机制,先包民航客机,再租希腊邮轮,最后派海军徐州舰护航,但军舰始终在近海待机,没敢直接靠港。 为啥?当时利比亚政府还没完全倒台,卡扎菲部队和反对派还在拉锯,咱们得跟两边都打招呼。要是军舰直接冲进去,反而可能刺激局势升级。最后撤离的3.5万人里,90%都是从陆路经突尼斯、埃及口岸走的,真正坐军舰的不到零头。 这说明啥?撤侨的核心是"借道",得靠外交斡旋,得在各方势力留有余地的时候抢时间。 再看也门撤侨。2015年沙特联军空袭胡塞武装,咱们的临沂舰直接开进交火区。但注意三个细节:第一,提前跟沙特、胡塞都打了招呼,约定了4小时停火窗口;第二,军舰只在港内停留20分钟,接完人立刻走;第三,连美国都求咱们捎带撤离外交官。这种"刀尖上的舞蹈",前提是冲突双方都承认中国的中立地位。 要是换成中日直接对抗,自卫队早把宫古海峡封了,东京湾变成前线,谁给你停火窗口?2023年苏丹撤侨,咱们的军舰从亚丁湾开过去用了3天,那还是因为苏丹港口还在政府军控制区。真到全面战争,港口早炸成废墟了。 有人觉得现在军力强了,撤侨就能硬气。可看看俄乌冲突的教训。2022年俄军一进乌克兰,咱们的撤侨车队只能绕道波兰,为啥不敢派军舰去敖德萨?因为黑海已经是战区,任何外国军舰进入都可能被视为参战。 当时在乌的5000多中国人,90%都是坐大巴跨国境线撤离的。外交部领事司的人后来透露,最危险的是从基辅到利沃夫的公路,两边炮弹就在几十米外炸。这时候靠军舰?除非直接跟俄军开火,可撤侨的目的是救人,不是添乱。 回到中日的设想。全日本有70万华侨,大部分集中在东京、大阪。一旦开战,自卫队第一时间封锁港口机场,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舰会在第一岛链布防,咱们的军舰刚过冲绳就会被雷达锁定。 2011年福岛核事故撤侨,咱们包了34架次民航,那是因为日本政府配合。真到战时,成田机场早被征用,羽田港改作军港,民间运输工具全被管制。这时候就算派075两栖舰过去,自卫队的反舰导弹可不是吃素的——2015年也门撤侨,临沂舰能靠港,是因为胡塞武装没有反舰导弹,日本可是有12式岸舰导弹的。 更关键的是,撤侨的本质是"非战争状态下的危机处置"。看看新中国七十年撤侨史:从50年代印尼排华用货轮接人,到2024年海地撤侨坐商业航班,每次行动都有个前提——住在国政府至少默认允许。1965年印尼排华,咱们派海军护航,但军舰始终停在公海,不敢进领海。2023年苏丹撤侨,咱们提前跟快速支援部队谈好安全通道。要是对方认定你是交战国,撤侨车队就是活靶子。2011年利比亚撤侨,最后一批工人是从反对派控制区陆路撤离的,因为卡扎菲部队已经打红了眼,见车就炸。 所以那些幻想"军舰接人"的,根本没搞清楚撤侨的逻辑。国家撤侨不是拍战争电影,而是算政治账:什么时候撤、怎么撤、会不会刺激局势恶化。 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骚乱,咱们宁可借道乌兹别克斯坦,让侨民坐大巴绕800公里,也没派军机直飞,就是怕激化矛盾。真到战争爆发,边境关闭、领空封锁,滞留人员就是瓮中之鳖——2022年俄乌开战后,滞留在哈尔科夫的中国留学生,只能躲在地下室等停火,这时候谁也救不了。 总结起来,撤侨从来不是战争的前奏,反而是避免战争的缓冲。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咱们一边打仗一边从印度撤侨3000人,靠的是跟尼赫鲁政府保持外交渠道。2015年也门撤侨,咱们救了13国公民,换来的是中东国家的信任。 这些行动的共同点,都是在危机中留余地,而不是火上浇油。真到全面战争那天,导弹飞起来的时候,谁也顾不上侨民——这不是冷血,而是现实。 所以与其幻想军舰接人,不如记住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那句话:海外安全,最好的防护是远离危险,而不是等着祖国在战火中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