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张召忠!你真是伟大的预言家!2015年你就说过:“美国啥也不干,让东方大国追,20年内赶不上美国!”这话说的太好了!这简直就是美国不想让我们赶上的心里话! 打仗就是打钱,2015年美国的国防开支高达596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2150亿美元。 这接近三倍的差距,决定了美军可以把大把的美元砸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全球基地的维护、士兵的高强度实战训练,以及昂贵的装备损耗更新。这还没算汇率和购买力的问题,单就资金厚度而言,美军的家底太厚了。 这种资金优势直接转化成了空中力量的代差。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地勤记得,那年他们给B-52换轮胎的次数,比中国飞行员全年的飞行小时数还多。驻日美军的F-15每天例行巡逻,光油钱就够买半台国产雷达。更别说全球374个军事基地的维护费,关岛的跑道每隔几年就得换,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光是水电费,就够买几架无人机。 这些看不见的消耗,全靠美元堆出来。美国大兵在中东每天打实战,一枚导弹几百万,咱们飞行员一年能打实弹的机会掰着指头数——不是不想练,是真练不起。 那年珠海航展,歼-20刚露个机头,美国人已经在测试第六代战机的传感器。五角大楼的预算单里,光F-35项目就吞掉110亿,够造半个航母战斗群。 咱们的歼-10C刚列装,人家的E-8C战场指挥机已经在亚太飞了十年。 最难受的是体系差距:美国空军的加油机群能让战机在东海待一整天,咱们的苏-30挂着副油箱才能勉强到钓鱼岛上空转一圈。那年南海对峙,美军的EP-3电子侦察机贴着海岸线飞,咱们的预警机刚起飞,人家早就算准了雷达盲区。 老张说的"看不见的地方",藏着最狠的杀招。美国飞行员年均飞行300小时,咱们歼-11飞行员能飞200小时就算超额。关岛的模拟对抗中心,每天都在推演台海空战,从雷达反射截面积到导弹射程,参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而咱们的军校教材里,还在研究F-22的机动特性——不是不想研究,是人家2005年就服役的玩意儿,咱们2015年才拿到第一手实战数据。 最让人绝望的是装备迭代的"钱滚钱"。美国淘汰的A-10攻击机,单机成本都比咱们的歼-10A贵。他们把退役的F-16改成靶机打,咱们的歼-7还在当主力。那年美军在叙利亚扔的精确制导炸弹,单枚价格够买三台国产无人机。 更别说人员待遇:美国大兵的津贴能在驻地买房,咱们的飞行员家属随军还得挤筒子楼。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连追赶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回头看,老张的预言像根刺。2015年的代差不是装备数量,而是整个战争体系的"代际碾压"。当我们在为歼-20的发动机发愁时,美国已经在测试变循环发动机;当我们的航母刚出海,人家的福特级已经在试验电磁弹射。 那些年美国人用美元堆出的"时间差",让追赶者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数倍的代价。这不是悲观,是正视差距的清醒——毕竟,承认落后,才是追赶的第一步。 老张啊,当年觉得你危言耸听,现在才懂,你说的是最残酷的实话。回过头再看,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国军队这十年走得有多么不容易。 正是因为承认了差距,才有了后来的奋起直追。当年的那些短板,如今正在一块块补齐,当年的那些空白,正在被一个个填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