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14日,伴随着一声枪响,横行湘西数十载的恶匪徐汉章被公审处决。 那一天的审判现场上,书记员刚念完最后一条罪状,人群中有人突然喊了一声“我家被他烧过”。随后几名受害者被叫上前作证。县里从早到晚都在记录控诉内容。 被捕前,徐汉章还在晃县一处偏僻的瓦匠工棚里混日子。那时他已经换过姓名,用粗糙身份掩盖来路。当地派出所注意到附近有人夜里骚扰村妇,行为方式与某些历史案件相似,于是暗地里逐步调查。1952年1月11日的凌晨,十名干警悄悄接近工棚,把熟睡中的徐汉章制服。 徐汉章会落到这种境地,完全来源于被围剿前的那段失控时期。1950年起,随着湘西地区的剿匪力量逐步加强,他手下队伍溃散大半。他逃出包围圈后,为掩人耳目在脸上划伤、削短头发,自称“陈秀云”。刚开始他主动躲避人群,只接些体力活。可时间一长,旧习复发,又开始在附近惹事,这才暴露行迹。 在此前的一年多里,当地军民频繁报告他残余匪徒的踪迹。1950年,人民解放军展开大范围清剿,数日内多股匪队被迫投降或被击破。徐汉章只能带着少量亲信向山里逃,靠劫取过路货物维持。一次他截停了运输食盐的船只,抢走大批物资,造成沿岸贸易一度中断,也引来更严格的追捕。 徐汉章之所以有如此能量,与他长期盘踞湘西县乡有关。1949年徐汉章接受旧军队改编,却并未真心归附,很快又带人占城抢银。各县的粮仓、商铺都曾遭他匪部偷袭。当地百姓对他避之不及,许多家庭在他手下遭难。等解放军进入湘西后,多次试图劝他解散队伍,他都无意接受,还利用假情报策应反叛。 徐汉章的出身并不贫困。1904年生于泸溪地主家庭,家里田土茶园都有。他原本有机会读书学手艺,可性情暴躁,做过岩匠和裁缝,都坚持不了多久。十九岁那年被安排入湘西边防军,家里以为军营能磨掉他的坏习惯,没想到反让他混出道路。靠着拉关系和迎合上级,他升到排长,接触到更多权力,从此更难约束。 这些经历结合山地背景,让他在势力形成后更肆无忌惮。他的抢掠数据后来被县里整理:粮食数万担、耕牛数百头、钱银大量、烧毁房屋成千上百。湘西多县因为他的队伍流动而频繁迁徙,社会秩序一度混乱。 1952年的那声枪响是数万人期待已久的结果。针对湘西残匪的行动因此推进得更顺利,各乡镇恢复生产,村寨重建速度明显加快。过去数十年盘踞山林的势力逐渐瓦解,地区稳定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